任何一个组织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组织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而不断调整自己。随着人们对组织理解的深入与拓展,人们已不再被动地应付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是力图主动自觉地积极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对组织进行变革和创新。组织的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积极而自觉地对其组织战略、结构和文化等进行调整,以适应客观发展需要的过程。一个组织如果在巨大的外在环境变化面
90年代,美国著名组织理论家理查德.豪尔(Richard H. Hall)在其名著《组织:结构、流程和产出》一书中,总结了前人的成果,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组织是一个有着相当可辨识边界的团体,它有一个规范的秩序、一定的职权层阶、一个沟通系统和一个成员协调系统,该团体以相对持续的环境为基础而生存,从事着与一系列目标相联系的某些活动,为组织成员、组织本身和社会作出贡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豪尔不仅注意到组
在80年代兴起的文化热中,人们把组织视野拓宽到组织文化的角度。这一视角的拓展与日本企业的崛起有直接关系。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从战后日本企业的成功中得到一个启示:使工人关心企业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于是提出了“观念人”和“生活组织”的假定。所谓观念人的假定,认为人在本能上确实有多种需要,也确实希望自己的需要得到不断满足,然而,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人不仅是经济人,人还是一个完整
)综合的组织观70年代初,美国组织理论家劳宾斯(Stephen P. Robbins)将诸多的组织定义进行分类,归纳为以下10类: 1.组织是追求一定目标的理性实体——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对这些目标的理性的追求。2.组织是目标制定系统,它是人为创造的实体,其目标是由成员制定和管理的。3.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依托环境而求生存的投入-产出的转换系统。4.组织是一个信息处
做农民的贴心事 说农民的知心话农民竖起大拇指 华农专家受欢迎[ 添加日期:2009-06-05点击率:3565 评论数:0 条] 6月4日,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艳阳高照。农民陈友席竖起了大拇指 副校长周承早站在法官村无核椪柑科普示范基地园中对橘农们说:“华中农业大学有全国柑橘首席专家邓秀新院士带领的团队,全校的专家就在大家身边,一定为你们服务!”农民陈友席竖起了大拇指。该村2008年柑橘产量450
商协会从业人员要考核,优秀者工资则高 顺德城市网 2013-10-23 02:33:22 分享 139 商协会从业人员要考核,优秀者工资则高 116373 纠错打印字体:[ 大 | 中 | 小 ] 顺德城市网消息 (见习记者罗仲培 通讯员冼志豪) 10月21日,由顺德区工商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的顺德区商会协会从业人员(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班,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
组织固然少不了决策,但仅仅从决策的角度来理解组织则有失偏颇,但他对组织的理解却是独特的,并且与组织的实践是相符的,他对组织所隐含的模式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作用给予了肯定,这种无形的组织力量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给人的启发是深刻的。巴纳德在亲自为西蒙的《管理行为》一书所作的“前言”中称赞道:“在我这个做过企业经理,政府官员和私人非营利机构领导者而具有广泛经历的人看来,本书道出了我在所有那些组织当中所获得
赫伯特.西蒙(H.A.Simon,1949)进一步发展了巴纳德的思想,他明确指出:“组织一词,指的是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其决策所需的大量信息,许多决策前提、目标和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是他们能够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做出什么反应。西蒙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决策给组织下定义的,认为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的
巴纳德试图用系统方法来分析组织,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把握,他把系统要素仅仅理解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他根据自己多年在企业的经验,提出了把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以及协作的意愿作为系统的三要素。这三者并没有反映出组织系统的本质特性,因而,他的这一三要素并没有为后人所接受。卡斯特和罗森茨威克把组织当作开放的系统是有新的进步的,但把构成组织系统的子系统当作组织的本质特性来界定组织,无疑也象巴纳德一样,没有把握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威克(J.E.Rosenzweig)进一步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组织进行了大量研究,将组织定义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与价值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结构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它从外部环境接受能源、信息和材料的投入,经过转换,并向外部环境输送产出。巴纳德以及卡斯特、罗森茨威克等人突破了传统的对组织概念停留在对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