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萍,石林萍讲师,石林萍联系方式,石林萍培训师-【讲师网】
石林萍:沟通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
2018-08-07 3607

沟通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

(石林萍)


大家在各种沟通时,是否存在这种情况:你们激烈地争辩一些问题,但总是觉得鸡同鸭讲,怎么都说不到一块去。最后搞的不欢而散?你会觉得TA怎么就这么不讲理呢!?

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好多人在沟通表达的时候,分不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那怎么说话才算讲理呢?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事实和观点的区别在哪里?

事实,就是能被证明真假的客观陈述;观点呢,是主观在说一种信念、感觉、看法,无法证明真假。举个简单的栗子:我们拿出一支冰淇淋,一个人说:冰淇淋好吃。另一个说:冰淇淋是奶制品。“冰淇淋好吃”就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有人觉得好吃,也许有人就觉得很难吃。很明显,第一个人说的是一个观点,第二个人说的是一个事实。

事实不需要被证明,一说大家都清楚;只要是观点就必须被证明。那咱们再来试试哈,一周工作五天,是事实还是观点? 是事实哈。一周工作5天太长了,是事实还是观点?是观点哈。所以,谁需要证明。对,太长了,需要证明,因为有可能有人认为它太短了。天空是蓝色的,是事实还是观点?事实哈。但如果我说,蓝色是最美的,就变成了观点了。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挺简单的哇,我是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的呀。我想说,真不一定,我们不仅有能力来判断事实和观点,还要有能力清楚的知道我们是表达了事实还是观点。举例,把作业做完,我表达了事实还是观点?是事实,因为我们能判断作业是做完还是没做完。这个就是明确的事实性的要求。再来,请把作业做好,这个叫什么呢?这个就叫观点了吧。再说如果领导给你分配个工作告诉你说:“把任务按时结束。”是事实还是观点。事实呀,就是我要求这件事他清楚。如果说:请负点责任!是事实还是观点?观点了吧。你知道最坑人的是那句话吗?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那句话。叫做“好好学习”。孩子都蒙圈了,下一句孩子问你的是“我怎么就不好好学习了?”接着再延伸一下“好好吃饭。”孩子说“我怎么就不好好吃饭了?”所以,事实和观点这个知识点,在沟通中要特别明确的要求大家,我们要有能力去判断是事实还是观点。并且还要有能力要求自己去表达事实还是观点。


如何表达事实和观点呢?

比如:一句话说: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另一句说:苏斯博士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们经过上面的练习已经能够区分第一句是事实,第二句是观点了。

对于前者,你要用可信的证据去反驳,对于后者可以各自表述。

比如,当一个人说:“我觉得今天好热啊!”这就是一个观点陈述(诉诸经验或个人感受,不是 事实),你不能以“今天才28度,不热啊”去反驳他。因为对于说话者,28度可能就算很热了,因为各人的感受和标准是不同的。但如果一个人说:“今年夏天比去年的温度高多了!”涉及到事实层面的问题,你就可以拿两年温度对比的数据作为证据去反驳了。比如说,有很多形容词的句子,多半是一个观点性的陈述。而数字、统计、科学、历史、非虚构……这些词和概念往往会和事实关系比较大。

特别留意那些个带有意见倾向性和概括总结性的词儿,比如说:我想、我相信、我总是、我感觉、我从不之类的,有这些词儿的句子,很可能是一个观点。

问:“你觉得什么问题是无需讲道理的?”答:“个人喜好、传统、宗教信仰……”比如当你表达一个仅仅是个人喜好无关他人利益时,就总是会有人跑出来试图与你辩论一番。应该明白,个人喜好大多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比如一个人喜欢星座血型或就是讨厌一个人,你跟他讲一堆道理,是没用的。比如你问一名穆斯林女性:“为什么你总是戴着黑纱巾?”如果她的回答是:“这是传统”,而不是加以解释时,你就应该识趣,知道在这个话题上已经没有多少讨论的空间了。

对于事实的反驳往往是比较简单的,特别是当这个事实是普遍为人所知的。比如青岛位于山东,这就是个事实陈述,无需辩论,无需引用资料去说明。但若不是常识的事实,或者是观点时,就复杂了,你必须论证,否则说服力不足。当我们可以区分事实和评论的时候,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你有什么资格说这个话,你自己都……” 改成:“你当然可以这样说,但因为你自己……,所以没有说服力。” 就合理多了。


谁都可以发言,并不意味着他们发言的效果是相同的或者他们的说服力是相同的。不经过调查的人完全有发言权,只是他们的说法没有说服力罢了。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辨别客观的事实和主观的看法,那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定会更加清晰。针对这节课,我们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落到动作上,就是有能力判断和有能力表达事实和观点。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021687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