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王建华讲师,王建华联系方式,王建华培训师-【讲师网】
王建华:为什么突然每个企业都想变得很轻?
2016-01-20 12456

为什么突然每个企业都想变得很轻?

昨晚和一个做社区服务的老板聊天,3个小时下来,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为什么每个企业突然都想变得很轻?只有轻才够互联网?又或者重就没有未来?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不断有资本调情、不断有领先企业被颠覆的时代,企业之于“轻与重”的选择标准又是什么?我想每个准备转型的传统企业,都有必要认真思考“轻与重”这一对反义词。比如哪里要轻?为什么要轻?轻之后到底行不行?包括轻和重本身的定义又是什么。

最近几年,由于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冲击,很多企业恨不得立刻马上通过一个“手机客户端”,转化百万千万亿级用户,完成转型突破之路。但现实情况却远比这糟糕:有不少传统业务做得有声有色的老板,日常除了使用微信、微博,手机上都不怎么安装其他app。在这种前提下,谈什么“移动互联转型”都显得非常扯淡。

我理解中,互联网之于商业的最大魅力有两点,其一是让生产者更容易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二是让消费者更容易与同类消费者互动。而这两点最终都指向一个终点,即如何让企业生产出更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举一个例子,不用说20年前,就算放在传统互联网勃兴的10年前,任凭褚时健褚老再有本事(排除垄断因素),褚橙也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励志”中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不仅要有一个实体公司,还要找到一级代理、二级代理……若干级代理,然后通过不同媒体,打很多广告,再通过超市甚至零售小贩,将橙子送到消费者嘴里。

而且,在信息闭塞的时代,分别不同时间、空间消费褚橙的用户,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洪水般的话题效应,形成统一的品牌共鸣。

所以,即便他可以通过努力,让全中国人吃到褚橙,在所有人眼里,也顶多就是来自云南的橙子……

但如今呢?一家本来生活网加上一个快递公司让一切发生了转变,曾经分布在大街小巷的门店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所有用户都在使用一个“线上”门店,品尝的同时还能通过社交网络听到其他消费者的反馈。

你会发现,整个过程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连接了,消费者与消费者直接互动了。于是,所有人仿佛都看清楚了互联网的本质。但实际上这里是存在很多误区和认知盲点的。

首先,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到像褚老一样,有一个完美的励志故事,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标签,必将很快被模仿,被替代;其次,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褚老一样,愿意放弃产业链上的大部分利益,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定价权与市场主导权的丧失。

因此,千万不要妄谈轻重。一个企业的轻与重,更不是任何潮流就可以定义的。决定轻与重的核心因素,是你与你的企业究竟想为用户提供何种级别的产品与体验……

众所周知,至少有这么几家互联网公司,因为“越来越重”才变得相对成功,它们是京东、58同城、携程、美团……京东自建仓储与物流、58同城、携程和美团均有数千人的地面销售团队,这几家业务不同,领域不同,模式不同,甚至连创始人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他们为了保证良好的、可控的闭环体验,愿意把很多公司不愿意花辛苦、不愿意担风险的事情做到位。

于是,尽管他们看起来非常重——员工很多、触角很广、战线很长,但他们的市场壁垒也因此大大提高了,而且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它们做这些也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初衷,说白了,看上去是很多事儿,其实是一件事。

甚至,包括阿里这么炫的公司,都开始希望通过“菜鸟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加可控的体验与收入,说到底,企业是要活下去的。你不必一开始就变得很重,也不必选择“重”这条路。但如果你想成为领域的第一,“重”似乎又是比如的宿命。

互联网的核心价值不是消灭重,而是让“重”成为一种更加健康的可持续的状态。说句俗的,你有必要学会驾驭“重”。

我理解每个企业都想走“轻”的捷径,但捷径要么意味着拥挤,要么意味着险僻。

如果细心留意,你身边一定有很多企业正在凭借浅显的互联网认知,深陷于新商业时代的泥沼,这是不幸与可惜的。

他们习惯于对标BAT,习惯在讨论产品的时候,拿微博、微信举例。稍微好一点的,还会说小米怎么样,京东怎么样……等等。而但凡你要给介绍一款体验、方向都不错的细分产品时,他们都会用一句“好像没有几个人用啊,还是先在微信里做吧”。

冷静一下,您当初不正是凭借“没有几个人用”的产品和服务起家的吗?为什么一遇到移动互联网,就常识尽失呢?

最近,有一篇来自于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与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的深度对谈。我想刘强东的一些观点,应该可以为很多重“轻”轻“重”的企业提提醒:

1、我们不是颠覆,而是对中国的零售行业做了一次价值链的整合,从工厂(一站)到消费者。在这个链条上,做多少事,赚多少钱,世界是公平的。

2、所有为消费者服务的加盟模式我都不看好。想做百年老店得忍百年孤独,想赚快钱都不是做百年老店的。

3、京东将来赚钱大部分还是靠自营。自营做了价值链条的一半,第三方平台只做了20%,截了客流而已,仓库没做,品质控制没做,要赚更多的钱没有道理。

4、赚钱多对京东不是好事——过3到5年特别好的日子,之后一定会有100个人进来,这世界有钱人多的是。

5、未来不可能被电商替代的是便利店和城市综合体,最可能被替代的是大型超市和分销商。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