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章文,吴章文讲师,吴章文联系方式,吴章文培训师-【讲师网】
吴章文:三维十二度领导力
2016-01-20 14279
      为什么有的人在众人面前很快就能成为核心,有的人却始终是个默默无闻的追随者;为什么有的领导者振臂一呼响应者众,有的却喊破嗓子跟随者寡;为什么有的领导者在这个单位成效显著,政绩突出,在另一个单位却施展不开,政绩平平;为什么有的领导者能力很强,口碑却不好,有的能力平平,群众却非常拥戴?
      一切差异皆源于“领导力”。
      一个组织就像一条船,领导者是把舵的人,追随者是划桨的人,划船的目的是为了将船驶向目的地,领导者要有坚定的信念,紧盯目标,把握方向,并且动员划桨者齐心协力,实现目标。

领导力之本源
      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把握组织使命,二是动员人们为这个使命奋斗。领导者的工作万变不离其宗,最终都要归结到这两个方面上来。显然,这是一个“二进制”的问题。把握组织使命,就是要办成事,即“把控事”;动员人们为之奋斗,就是让人听从指挥,即“引导人”。如果将这“二进制”问题继续细分一下,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把控事”取决于领导者“怎么想事”、“怎么做事”,即“思想”和“行动”。没有思想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没有行动的思想是空想,只有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谋定而后动,才能做成事、成大事。这又是一个“二进制”问题。“引导人”取决于领导者“如何做好自己”和“如何影响他人”,即“人品”和“行动”。自己做不好,没有资格去领导他人,光自己做好,不去影响他人不成其为领导者,所以这也是一个“二进制”问题(见图表1)。

 


领导力之精髓


      将以上两个“二进制”系统进行合并,可以得出领导力的三维结构图(见图表2)。
以上三维坐标中,立轴是人的品质、特质、品格,是人的立身之本,是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横轴有两条,一是思想,二是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基础,思路决定出路;行动是成功的基础,没有行动再好的思想也没用,二者互为因果。“品”“思”“行”三个方面“三足鼎立”构成了领导力坚实的基础,任何领导行为、领导科学、领导方法、领导思路、领导艺术都不会超越这三个方面,它就像颜色中的三原色,是色彩的基础,任何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世界,都来自这三个原色。
“品”“思”“行”缺一不可。
      领导力“三维结构图”可知,“品”“思”“行”是领导力体系中最基本、最原始的要素。三者进一步细分的结果我们将它称之为“度”,即程度、刻度、尺度的意思,反映的是领导力在某一个维度上的形态。将领导力的三个维度进行两次细分,可以得到“十二度”。

“品”生威
      领导力的第一维是人品,是反映领导者本质的核心要素,立身之本。任何一个物品都有其最本质的特征,领导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人品好。人品包括内在品质和外在品质。内在品质体现在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态度上,即自制力和亲和力;外在品质体现在能量的吸收和释放上,吸收能量是学习力,释放能量是创新力。自制力、亲和力体现的是一个领导者内心的力量,是“内圣”,而学习力、创新力彰显的是领导者外在的魅力,是“外王”。内圣外王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品质(见图表3)。


品之第一度:自制力
      一个领导者能否有效约束自己,是衡量一个领导者内心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很多成功学者都把自制力归纳为成功的必备要素。
      自制“十慎”
      领导者的自制力还体现在“十慎”上,即慎微、慎初、慎独、慎言、慎行、慎用权、慎交友、慎嗜好、慎欲望、慎晚节。“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为一名领导者,慎微尤其重要。《尚书》上说:“慎在于畏小。”人生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否则,“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哲人老子揭示了“胜人者智,自胜者强”的人生哲理,其核心理念就是慎微、慎初、慎独。
      自我约束
      自制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愿意承受多方面的约束。
首先,正向约束。即该做的事,要让自己必须去做,以身作则,为人师范、好中求好。如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信念、使命、责任、诚信等,作为领导者要强求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必胜的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做诚实可信的人。
其次,负向约束。即不该做的事,要让自己坚决不做,如违法、违纪、违规的事,无论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都要强求自己坚决不做。
      再次,有限约束。即人人都能做,但是不能做“过”,要把握一定的度,如感情、情绪方面的喜、怒、哀、乐,人人都可以有,然而要控制自己,不能让其泛滥;欲望方面的食、权、名、利等,人人都向往,但要有节制;言论和行动方面,人人都有自由,但要在理性范围内,不能为所欲为。能把自己的情绪、欲望、言行控制在一定阈值内的,称之为有自制力。
      有自制力的人,内心是很强大的。自制力是人品的核心标志。
     

      品之第二度:亲和力
      亲和力是促成合作的起因,具有了合作意向,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亲和力的狭义概念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所在群体心目中的亲近感,其广义概念则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够对所在群体施加的影响力。
亲和力源于人对人的认同和尊重,很多时候,亲和力所表达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的远近,而是心灵上的通达与投合,是平等待人的相互利益转换的基础。真实的亲和力,以善良的情怀和博爱的心胸为依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特殊秉赋和素养。领导者只有心中装着他人,善待他人,发自内心地尊重、爱护、关心下属,帮助他们得到需要的东西,追随者才能心甘情愿地跟随领导者。
      彰显魅力
      亲和力彰显着人格魅力。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大师希尔博士有一句名言:“真正的领导能力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亲和力显现人格力,人格力焕发亲和力。
所以,领导干部如果有了亲和力,他的思想、言语、行为才会饱满、鲜活、灵动,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亲和“八字”
      真实的亲和力展示的是领导者强大的内心,通常体现在八个字上:第一个字是“亲”,即亲近、亲切;第二个字是“善”,即善待、友好;第三个字是“尊”,即尊重、敬畏;第四个字是“爱”,即爱护、关爱;第五个字是“助”,即帮助、服务;第六个字是“信”,即信任、认同;第七个字是“容”,即宽容、包容;第八个字是“担”,即承受、承担。做到亲和力的这八重境界,将无敌于天下。

品之第三度:学习力
      领导者的全部本领都是从学习得来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领导者被证明其才能是天生的。个人的学习力,不仅包含它的知识总量,即个人学习内容的宽广程度;也包含它的知识质量,即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包含它的学习流量,即学习的速度及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识增量,即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
      学习力是一个人学习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 学习动力是指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即学习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意志。学习能力,是指接收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它是产生学习力的基础。
      一个人是否有很强的学习力,完全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基础。

品之第四度:创新力
      创新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是人类能力中最重要、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是方法、技术、理念创新的能力,是突破现状、独辟蹊径并不断超越的能力,是一种不走寻常路的魄力。创新力决定竞争力,创新力决定成败。一流的人主动创新,二流的人被动创新,三流的人拒绝创新。领导者最大的作用是对组织的贡献,由于领导者有与一般人不同的智慧和能力,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才华和本领,才能赢得追随者的崇敬和仰慕,创新力就像树之果,是领导者的价值体现。

“思”生智
      领导力的第二维是思想,是反映领导者智慧的关键指标,是完成领导者使命在思维层面的一系列活动,是实现组织使命的顶层设计。
      思想是谋胜之魂。思想包涵着智慧和胆识两个方面。“智慧”是辨析判断事物的能力,体现的是由外而内的过程,即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根据客观现实,判断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最后从内心做出计划和打算,反映“智慧”的是洞察力和谋划力。“胆识”是勇气和谋略,体现的是由内而外的策略,“内”指内心的决定,即主体思维过程,如某件事要不要做,能不能做成,有什么风险等,进行高速的“运算”,最后做出决策;“外”是主体思想对外部的影响,即主体向客体施加影响力,如动员某人做某事等,是一个“推销”的过程。反映“胆识”的有决断力、号召力(见图表4)。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就像一台车的方向盘。车没有方向盘,就会把不准方向乱跑,人没有思想,就会瞎干、蛮干。

思之第一度:洞察力
      洞察力的基础是观察,人的大脑通过观察表象,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从中发现新奇的事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具有洞察力的人,在没有手段直接观察到事物内部时,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准确或者比较准确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结构或性质。洞察力与直觉、预感,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说,直觉和预感偏重于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判断上,而洞察力则直逼事物的本质结构,因此洞察力的智力层次和适用范围要比直觉和预感更深入更广泛。
      洞察力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从一个人身上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也就是说,只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尽可能多地将一个初次见面的人或初次接触的事物的信息更好地把握住。洞察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敏锐的洞察力可以使我们避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而真正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趋势。洞察力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更加睿智、谨严,发现许多常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古往今来,所有智者最根本的智慧就在于其无与伦比的洞察力。
      禅师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为我们指明了洞察力的最高境界。明智的洞察力,更能帮助领导者在他的领域更好地发挥领导力

思之第二度:谋划力
      自古以来,凡是大有作为的领导者都十分重视谋划,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就是对未来要做的事做好谋划的重要意义。现代领导科学要求领导者要善于“抽身谋大计”,同样是强调谋划的作用。如果说洞察力是对已经发生的事的判断      的话,那么谋划力就是对未来要做的事出谋划策。
谋划力是领导者谋划未来发展的能力。古人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个组织要发展就应该有一个关于方向和目标的整体思路,也就是发展的战略构想。这种战略性的构想应该对集体在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有一个大体的界定。战略意识不仅仅是强调对战略的了解和认识,更是对战略要求细化的持续影响。领导者的谋划力在领导过程中能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为群体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确定正确的奋斗目标。
      其次,在目标方向确定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规划,“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许多领导者无往不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善于根据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制定行动规划。
      最后,掌控全局,使得所辖群体未雨绸缪,沉稳接受各种现实的挑战。谋划力的核心是预见性,站得高、看得远,准确判断未来事件的发生。
      谋划力之“四谋”
      谋大局:谋取大的胜利,不争一城一地。
      谋全局:考虑事物发展的全部和全过程,不争局部和暂时利益。
      谋长远:考虑长远发展,不只盯眼前利益。
      谋整体:谋取整体利益,不为小利而动,不惜小的损失。
      谋划力之“三计”
      计划:根据主观努力,设想未来要达到的目标,如三年计划、五年规划等。
      计算:预测客观情况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如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
      计谋:制造信息不对称,巧妙运用某种方法,达到目的,如“空城计”“借刀杀人”等 。

思之第三度:决断力
      做任何事情,在下决心的一刹那是最艰难的。做好谋划之后,就需要对前面的思考作出最后抉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拍板”。但拍板并不容易。米兰·昆德拉曾说过: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因此,决断力实质上是领导者快速判断、选择、执行及修正决策方案的一种综合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过程是由一系列决策或决断活动所组成的,决断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领导活动的成败。当机会或危机来临时,如果不敢决断、不善决断,就会给组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敢于决断和善于决断是作为领导者的必要条件。
      美国GE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被誉为全球第一CEO,他把决断力推到了无比重要的位置。在《赢》一书中,他这样阐述:“决断力即对麻烦的是非问题做出决定的勇气。对于同一件事情,任何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一些精明的人能够、也愿意无休止地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但是,有决断力的人却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议论,即使他并没有得到全部的信息,也需要做出坚决的决定。

思之第四度:号召力
      号召力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一种理念或者思想的传导,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能。《孙子兵法》第一篇就谈到,有五件最重要的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五个方面,他把“道”放在第一位。孙子说:“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就是说,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不会惧怕危险。领导者只有共启愿景,让追随者看到令人激动并且能够实现的未来,追随者才会竭尽全力跟随领导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生活在未来,他们还没有开始某个项目前,已经能够在大脑里“看到”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并努力传导给追随者,让他们相信并接受这一愿景。
      号召力体现在思想传导的过程中,要让追随者实现八个方面的转变: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不同意到同意,从不需要到需要,从不愿意到愿意,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强烈到强烈,从不激动到激动。这是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实现了这样的转变,才能打造一个上下一心高凝聚力的团队

“行”生果
      领导力的第三维是行动。行动是成功的基础,任何好的思想,如果不落实到行动上都等于“零”。行动就像汽车的油门,不加油汽车就开不动。行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筹事,即把握大局,把住关键,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二是驾驭人,即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激活人的内力,让人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做事(见图表5)。


行之第一度:组织力
      组织是行动的第一步,为落实决策、实现目标创造必要的条件。任何重大决策的落实、重大任务的执行、重大事件的处置,都包括三个方面的组织工作:
      组织部署
      设计并建立合理高效、完善灵活的组织指挥系统,善于应用组织力量达到目标;进行严密周全的部署,制定完成任务方案,对方案进行推演论证,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预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组织实施
      包括统一组织指挥,统一调配资源,统一决策决断,根据事件发展进程,科学合理、及时高效地调配各种力量,使任务进展顺利。
      组织保证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一系列保障工作要能及时跟上,如宣传教育工作、优化组织结构(包括体制编制、岗位职责、职数等)、优化人员调整(包括把最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及时调整不胜任或渎职、失职的人员等)、资源保障工作(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环境保障工作(包括硬环境、软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包括风险偏好、原则、流程、规范等)、制度保障工作(包括奖惩制度、纪律约束、优抚政策等),推进任务顺利完成。以上七个及时跟上具有普遍意义,执行任何任务都可套用,任务越艰巨、时间越长久、涉及的人员越多,越需要及时跟进。

行之第二度:协调力
      什么叫协调?领导者运用自己的权力、威信,以及各种方法、技巧,把领导者掌握的各种资源、各种关系有机地整合,形成合力,达到组织目标,取得组织绩效,这样一种领导过程,就是协调。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者善于协调还是不善于协调,可能会使同样的组织产生不同的权力效应。协调力靠的是领导者的硬权力加软权力。硬权力是组织赋予的法定权力,如指挥权、用人权、资源支配权等,软权力是领导者个体威望决定的,如能力、魅力、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等。正确运用硬权力和软权力,达到资源整合、目标整合、意见整合、意志整合、行动协调的目的。
      在完成任务、落实决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需要领导者动用必要的硬权力和软权力进行协调,确保任务完成。领导者在整个完成组织使命的过程中,不只是出主意、做决策,由于领导者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需要担负大量的协调工作,扫清障碍。领导者至少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协调:
      第一,理顺各种关系。如内部关系、内外关系、上下关系、平行关系等。
      第二,平衡各方利益。如物质利益、精神利益、荣誉利益、便利利益等。
      第三,化解各种矛盾,如资源冲突、时间冲突、利益冲突、意见冲突等。
      第四,处置各种难题,如突发事件、完成任务的障碍、人员思想不统一等,需要领导者进行斡旋调解,达成共识。

行之第三度:导向力
      导向力就是正确、有效地引导追随者向既定目标前进的能力。领导者的导向力就是要告诉追随者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下一步该向哪个方向走,应该如何走,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遇到问题时怎么解决,等等。导向力犹如河之两岸,发挥着让河水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的职能。
      领导者面对的追随者是人,因为人是有思想的,所以要采取宣传、教育、引导、倡导等方法,影响追随者的思想,修正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追随者没有疑问地,心甘情愿地向着领导者指引的方向前进。
      领导一词,由“领”和“导”组成,本身就意味着方向性、目标性。导向意味着领导者首先必须自身辨明方向,具有定向的能力。领导者,尤其是高层领导者,他所指出的方向、提出的目标,做出的判断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众人的前途、命运。所以,人们更关注的是领导者自身辨别方向的能力。
      其次就是引导追随者向正确方向前进的才能。领导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带队伍,只有让追随者都明白并愿意向既定目标前进,才是称职的领导。导向力就是让追随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向既定目标前进。

行之第四度:激发力
      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只有不断满足需求,才能使人不断地“动”起来。
      对人心的激励有三个方面。一是激“情”,即热情、激情、感情,激起他们某种向往和渴望,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火焰,引导他对单位,对岗位,对同事之间的爱;二是激“心”,即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激起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热爱;三是激“力”,即动力、能力、潜力。人的能量是无限的,只要不断挖掘,总能迸发出超越人们想象的能量。激发的手段有多种,可以是教育,是培训,也可以是关心、信任、授权、表扬、奖励等等,总之,都是通过思想层面到达心灵深处。
      “激”和“励”是两件事。“激”指向明天、指向未来,让人为了明天而想干,愿意干,把浑身的本事、能力发挥出来,有信心去干,但还没有干。“励”是对昨天、对过去行为的评价、反馈,让人继续这样努力地去干。对未来的“激”,目标越远大、越久远效果越好;而“励”则越及时效果越好。
      领导者要善于激励,而且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权力的、信任的等等。激励的手段要多,激励要及时,而且激励要与决策的目标一致。更重要的,要建立好的制度。
      十二种领导能力,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它们就像一颗颗珍珠,凌乱地散落在地上,如果用一条线穿起来,就是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三维领导力”就是一条把诸多领导能力穿起来的红线,它犹如一个立方体的“魔方”,体现了领导力的立体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见图表6)。

领导力之灵魂
      如图表7所示,魔方是一个三维立方体,它有六个面,有十二条边。如果把每条边分成四等分,就是四阶魔方。魔方是可以转动的,一个小小的魔方可以变幻出多种组合,这不印证了领导力也是一个变化无穷的庞大体系吗?领导者永远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去领导不同的人,或者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况下用同一种方法,这就需要像魔方变幻般地改变领导方式,适应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状况。领导者的使命不仅仅是领导人,更重要的是把控事,面对不同的组织使命、不同的组织文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决策思路、不同的组织方法、不同的协调手段,体现出的就是不同的领导力

变幻魔方的规律
      美国行为学家保罗·赫塞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情景领导理论”,其理论基础与“魔方变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情境领导概括地说就是管理者在领导和管理公司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领导和管理方式。
赫赛将员工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没信心、没能力”,第二阶段是“有信心、没能力”,第三阶段是“没信心、有能力”,第四阶段是“有信心、有能力”。针对员工成长的四个阶段,领导者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见图表8)。


      以上四种领导风格是针对被领导者“准备度”这样一个参数的变化而演变的,实际上被领导者的变量远远不止一个参数,有时可能是千变万化的。因为管理的对象是人,人有七情六欲,人的经验、能力相同,并不一定努力程度相同,也不一定业绩相同。人的情感情绪既有主观体验,也受外界因素制约,不同性质的工作对同一个员工,在不同时段可能完成的难易程度都不一样。人是情感动物,高兴时,干劲冲天;沮丧时,无精打采。领导者要做的就是掌握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情感情绪特点,因人而异,给予帮助和指导。

转动魔方的窍门
      领导者要学会对下属因情境变化,展示不同的领导力(见图表9)。


      所以,领导者要学会转动“魔方”,永远根据被领导者的实际情况,展示自己的领导能力,这就是“三维领导力”的精妙之处。
      像转动魔方一样,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时、因地、因环境、因任务等客观情境,运用各种手段,采取不同方法,调动各方资源,应对不同变化,以变制变,是领导力活的灵魂。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