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李颖讲师,李颖联系方式,李颖培训师-【讲师网】
统计质量管理专家
李颖:净料成本控制系统
2020-06-06 2142
对象
董事长、总经理、各部门经理主管、一线工人
目的
做好过程管理 有效控制成本
内容

成本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净料率测试;寻找成本差异;SPC成本质量控制。

1)       净料率测试

通过编制《原材料采购标准规格书》、《初加工操作标准书》、对加工工具标准化、对测量工具校准,最终实现对净利率的精准测量。

2)       寻找成本差异

将一天发生的所有业务录入系统,查看实际与理论的差异并找出差异原因,具体步骤如下:

a)      先将使用表与标准成本卡对比,区分是共同原因(随机因素)还是特殊原因(特殊因素)。

b)      如若不是共同因素(随机因素),需确定品牌是否更换,品牌发生变化重新测定净料率;操作人员是否严格按SOP执行。

c)      将每日差异分析记录汇总,在每旬成本差异会上与各生产部门负责人讨论确认,在其下一步的生产过程中更加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差异。

3)       寻找成本差异

SPC成本质量控制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a)    寻找企业里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

b)    测试该关键因素的制程管理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实施管理,实现稳定。如果稳定,进行到下一步。

c)    专业软件测试该关键因素的稳定制程的能力。如果能力过低或不满足要求,实施管理,提高能力。如果达到要求,进行到下一步。

d)    对于达到满足企业需要的制程能力后,我们希望能将这种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保持下去,就可以在实际工作一线,延续该制程能力的控制上限(UCL)、中心线(CL)、控制下限(LCL),制作成控制用控制图,然后按照抽样要求,持续不断从生产一线搜集数据,并录入控制图,观察控制点是否在控制线内波动,如果发现有超出控制限的点,就可以立即在生产一线查找问题源,并予以解决,使得企业该制程永远保持这种制程能力,并趋于稳定。

e)    如果该制程能力后期有显著改善,重新设定制程的控制上限(UCL)、中心线(CL)、控制下限(LCL),

并继续保持这种制程能力。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日本精益管理中的持续改善环节。

统计过程控制的优势在于:

1.     杜绝了结果管理的滞后性

如果我们不在过程中控制成本,当财务通过盘点后,知道成本率高了,但这只是结果。如果你30天盘一次点,虽然你知道成本率高了,但30天的浪费已经造成了。即使你知道成本率高了,但高到哪里了?仍然是个迷。

2.      强调过程,紧抓事物本质。

企业有很多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如果对这些关键因素都建立SPC控制图,就可以对产生成本浪费的过程实施影响和管理,只有对过程根本采取措施,成本控制才能持续有效和提高,成本管理流程才能被持续改善。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