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讨厌“教育专家”这个称谓
很多“教育专家”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因为自己知道什么是教育,而是因为自己经常在说教育,说得多了,就自认为成了专家。
我曾在一个关于婴幼儿启蒙教育的研讨会上,亲眼见识过一位“家庭教育专家”的发言。该专家曾是一位儿科医生,退休后热心教育事业,改行做了教育专家,四处讲学,且经常在网上发表育儿观点。他谈到如何对婴幼儿进行语言和智力启蒙教育时说:如果小婴儿无意识发出一个“啊”(平声-)的音,你就换个调号也说个“啊”(去声\),以此类推,每天这样和孩子交流——我当时就被这位专家的说法雷着了,不知他这等说法,是源自哪种理论、来源于哪一种实验。儿童大脑需要靠丰富的语言来激活,一个孩子必须从小接受丰富的语言,智力才能正常发育,而且这种语言交流必须有互动性,对孩子才有效,如果家长整天只是给孩子放录音机听,很少和孩子说话,孩子的大脑也难以被激活。如果按这位专家的办法,家长整天跟在孩子后面模仿孩子的发音,这是谁教谁,谁启蒙谁呢,能有什么效果呢?
郭德纲曾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有些艺术的门槛很高,需要你一步一步把前面功夫做扎实了,才能迈进去,比如舞蹈;而有些艺术的门槛很低,似乎谁都能进去,比如相声,不就是说话嘛,谁不会。事实上,相声的门坎在门里面,进来容易上去难,所以相声界“门里的门外汉”特别多。
谁是相声界的门外汉,半个小时就能听出来,代价不过是几百元一张门票;哪些人是伪教育专家,却可能需要家长花上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去甄别,代价则是对孩子伤害性的管理及其后果。
伪专家打着“教育专家”的名号可以赚名赚利,而家长经不起忽悠,孩子的成长经不起误指。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对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不负责的、愚蠢的言论常常感到愤怒。讨厌“教育专家”这个称谓,正是希望教育专家这个队伍不要那么过分地鱼龙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