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今,还是中外,从老庄到苏格拉底,人类的三大哲学问题从来都是: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而这三大问题必然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与思考,比如我是为谁活着?我该不该自私?我该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 选择是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面临的事情,就举一个例子: 如果阿拉丁神灯可以实现你一个心愿,你和孩子只有一个人可以幸福,你会如何选择?我们该不该为了孩子的幸福而放弃自己的幸福?尹建莉、陈美龄、学堂
2013年我偶然从中国主流媒体上看到了一档电视节目——《超级保姆》和《保姆911》,是从欧美引进到我国的家庭教育系列电视剧。看来这档节目在国外很受欢迎,否则中国主流电视台不会花重金引进。但这样的电视真是误导人。 几乎每一集都是这样的套路:孩子不听话,父母没办法,请来一位“超级保姆”帮忙解决。“超级保姆”看起来自信满满,但她们的各种办法归根结底就一种:定规矩,然后用规矩来整孩子,直到把孩子
家庭教育经典之作,出版几年来,以平均每年近百万册的销量畅销且长销,仅中国大陆销量已达700万册。 这本书真正的价值不是销量,是它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贡献—— 第一次以教育学的专业视角和专业水平来谈家庭教育; 第一次以生动的事例向人们呈现了人道主义教育价值观的美妙和力量; 第一次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语言转换成朴素的文学语言,让学术落地,让专业和生活接轨,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可触摸到的教育抓手。 像小
孩子什么时候学英语(精品课)最好?大部分家长主张越早学习越好,担心孩子错过学外语(课程)的关键期,以后说英语有口音。有些家长虽不见得赞同,但是看到别人都这样做了,怕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得不跟进。 母语的学习的确有所谓的“关键期”(其实心理学家不喜欢用“关键期”这个名词,比较喜欢“敏感期”,因为后者弹性比较大),愈早愈好。但是第二语言也是这样吗? 1970年,彼得·马勒教授发现:如果把一只白
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能,却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坏脾气不仅像一把乱挥的锤子,更像弥散的有毒气体,对当下和未来都有损害。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惯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认为自己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是,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能,却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坏脾气不仅像一把乱挥的锤子,破坏当下的一时一事,甚至造
有位家长来信说:“我的儿子今年8岁,活泼可爱,成绩中上游,但总不能遵守他许下的一些诺言。比如我和他讲了许多放学后先写作业的好处,他也答应了,但经常做不到,总是想着法儿地先玩或先看电视。再比如,在玩游戏前,我们商量好,只玩半小时,他答应得好好的,并保证做到,但到了点就是磨磨蹭蹭不想结束。我为此批评过他多次,希望他做个信守诺言的人,但他总是让我失望。我有时实在气不过,就强行关掉电源,逼他履行诺言,为
不看“有用”的书,不是说不给孩子选好书,而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 事实上,“有趣”与“有用”并不对立,有趣的书往往也是有用的书。一本好小说对孩子写作的影响绝不亚于一本作文选,甚至会超过作文选。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议把《红楼梦》当作语文教材来使用。所以,我常说的“不读有用的书”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说法,目的是强调关注“有趣”。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
当家长想要孩子的学习进步时,不要忙着把孩子拉到书本上,拉到课外班里,应该创造些机会,让孩子运用他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无论学什么,如果我们为孩子创造出了实践机会,那孩子多半就不会为学习苦恼了。 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后,可以通过“活动”学习功课。我发现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课是一种不错的活动。 圆圆刚上小学时,老师教他们学拼音,我为了让她能尽快掌握,就对她说,妈妈小时候没好好学拼音,我的老家讲
这也是我近日收到的一位家长的留言,希望更多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的家长看看,文字不多,孩子的“病因”及结果都写得挺清楚。愿天下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愿天下的“自闭症”儿童越来越少,愿这个流行病在中国大地上早日被扼制。尹老师您好,看了您关于自闭症的微博之后很受感触,我自己差点就深受其害。在我女儿一岁半的时候,我急于出去找工作,当时我婆婆不肯过来帮我带孩子,只好把女儿放到我在农村的奶奶那儿代养,我们周
“知青”身份对于知青本身来说也许是一段艰苦的人生历程,但对于一群生活在内蒙古一个小县城的孩子们来说,“知青老师”曾是照进他们生活的明媚阳光,让他们的学生时代丰富多彩,让他们成长得更饱满、丰硕。而我何其有幸,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我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内蒙古一个贫困县,却在中学阶段接受了当时最好的教育。我上初中时,正值文革结束且恢复高考,知青们大批返城。在乡村和北京、天津之间,县城像一个驿站,从七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