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前面一篇博文中的家长写来的又一封信,看了有些惊讶有些感动。如果一位妈妈努力去学习和思考,她就会成为一名教育专家。“专家”不是一个职称,是一种专业素养。这位家长的专业素养已令人刮目相看,她不但让自己的孩子摆脱了“自闭症”的厄运,而且能从一般人不经意中细节中看到教育,真难得。教育全在细节中,细节做好了,教育就做好了。这篇小文很有价值,它写了细节,有心的妈妈们细细品读一下吧。你读的不是一封信,是孩子的成长从作文中的错别字要不要改说起。下面是家长来信。
昨天,在和一个家长的交流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事情。
家长上次和我交流后,就回家调整了和孩子的交流方法,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断确认孩子的认真踏实,字写的很好。孩子受到激励,果然作业越写越好了,家长很高兴。
一次写完作业后,孩子说:“妈妈,今天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我写的你看了一定会感动的。”妈妈很高兴,就开始检查,果然,字体很工整,表达很流畅,感情真挚,非常动人。妈妈看了很感动,然后妈妈说:“孩子,你这篇确实写的不错,不过,上面有几个错别字。”
孩子表面没有说什么,但我猜这时候,他的心沉了下去,小小的年纪,体会到了一个也许连自己都形容不出来的词,叫“失落”。
妈妈接着说:“你把这几个字改一下吧,改一下就更好了。”
孩子默默拿着去改正了错别字,然后拿过来给妈妈看。
妈妈看了后说:“改的不错,不过这样一改,这一张就不整齐了,你再抄写一遍吧。”
孩子拿着本子又去写了。
写完后拿过来,妈妈看了后又说:“还有两个错别字没有改过来。”
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妈妈一见,有点慌了,就说:“这两个错字你可以不改,真的不改了,这样就很好了。”
孩子继续哭,说:“我知道你想让我全改了,你想让我再写一遍。”
事情讲完了,妈妈对我说,觉得很委屈,认为上次交流后,她一直努力克制着自己,没有再批评孩子,一直在鼓励孩子,引导孩子,为什么孩子还不领情,还要哭闹?
我听了这个故事,心中酸涩,为家长不理解孩子的感受,不知道孩子内心的需要而难过,如同我是这个不被理解,委屈失落的孩子。
孩子在写《妈妈,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的时候,他一定是有感于妈妈这几天对自己的鼓励和认可,而在作文中对妈妈表达出了深深的爱,他期待妈妈在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写作文时的心情,能够被作文感动,能够抱着自己,看着自己的眼睛,温柔的对自己说:“好孩子,你写的很好,妈妈好感动,妈妈一定会更加努力,让我的宝贝幸福快乐。”
想象一下,孩子如果能听到这样的话,内心该会升腾起多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啊,他从此会爱上写作,爱上这个可以表达自己感情的工具,他内心会永远储存这一次的珍贵记忆,在以后不断地品尝回味,证明妈妈对自己的爱。
但是,他得到的是一句简单的:“写的不错,但是,有几个错别字。”
在孩子眼中,自己饱含感情写的这篇作文,在妈妈的眼中,还没有几个错别字的重要性大。
张艳姐说:“教育孩子,但是这个词不要说,只要一说,那么,但是之前你说的所有有用的话,都等于没说。”
有些家长可能要问:“作文中确实有几个错别字啊,难道就不能提了?难道不让孩子进步?”
错别字不是不能提,是不能现在提。
等过了今天,找一个大家情绪都比较平稳的时候再和孩子一起去发现,而不是现在这样一个情绪激荡愉快的时候,给孩子指出来,从情绪的高峰落到低谷,孩子落差太大。
只要孩子爱上写作,他会看许多相关的书籍,他的错别字和病句都会随着他的热爱与兴趣慢慢消失。
更何况,即使在老师改卷评分的时候,一两个错别字扣分,根本影响不了老师因为这篇文章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而动容给的高分。文章首先要情感丰沛,其次才是遣词造句。
家长交流中,我的感受是:我们缺乏对个体成长规律的了解,我们缺乏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更可怕的是,好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到底内心需要什么?都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
如何才能理解孩子?
很简单,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希望听到的话是什么?
对一些家长来说比较困难,因为从小他们就没有换位思考的经历,所以没有培养出换位思考的能力。
那么,再想象一下,你面对领导时是什么心情,那么孩子面对你时,就是什么心情。你希望领导对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对你的孩子说什么样的话?
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有点不妥。因为真正按我的观点,应该是你怎样对领导说话,你就怎样对你的孩子说话的,但是这样对一些家长来说,连与孩子平视都做不到,让他仰视孩子真是太难太难了,所以就退而求其次吧。
不管怎么说,这个家长的做法已经比前段时间有进步了,她能像现在这样,不吵孩子,已经很不错了, 我不应该求全责备,鞭打快牛。
只是有感于50分到60分的进步,前面的空间还很大。
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是父母能够理解我现在的感受,我能和父母处在同一个情绪中,能和父母有爱的连接。只要你理解我了,只要我感觉到被爱了,我自己都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我心甘情愿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