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是过去十年最坏的一年。
2019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在全球经济疲软、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型企业面临着人力成本快速上涨等多方面压力,企业亟需进行提效降本以抵御这场不知道要持续多久的经济寒冬。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和用工形势的恶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需求是摆在工厂企业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而常规性的10%、20%、30%、50%缓慢式效率提升已难于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用工的困境,一场三倍增效的革命势在必行!
一倍增效、二倍增效、三倍增效!面对越来越重的增效要求,作为IE或精益改善的人员,我们懂得应用IE和精益手法,布局优化、单件流、产线平衡、TPM、SMED、拉动生产……这些基本改善都做了,是否会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改善的困境?下一步改善的方向在哪里?打通全价值流的瓶颈在哪里?增效改善的突破机会在哪里?
一倍增效怎么做?
二倍增效怎么做?
三倍增效怎么做?
作为CAMU中国先进制造创新管理联合会的首席顾问,广东博凯企业顾问管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余伟辉先生二十年来专注致力于应用“精益+先进制造技术”,帮助企业通过精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来实现提升工厂的生产效率,实现管理转型和运营改善。余伟辉老师根据自己近20多年的先进制造技术实践经验,首创一套适合中国制造型企业从IE(工业工程)到PE(工艺工程和产品工程)的三倍增效的系统理论。5月26日,余伟辉老师在CAMU中国先进制造创新管理沙龙上,分享了《面向工业4.0先进制造从IE到PE的三倍增效创新实践》这套系统理念和实践方法。
工业4.0是人类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可预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这个概念可以喊,头可以顶天上,但脚必须老老实实踩地上。离开精益制造,别谈什么工业4.0智能制造。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处于1.0与2.0或2.0与3.0之间,精益化,是中国企业目前最急迫的工业技术升级与管理转型!余伟辉老师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制造2025》强调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对企业而言,智能制造是方向,不是目的;两化深度融合是主线;根本目的是降本提质增效!
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你就是专家。基础IE用到极致,搞定一倍增效的问题。通过对IE手法、流程优化、产线平衡、人机配合,动作经济、ECRS、作业标准化等方法的合理运用,实现增效一倍并不是难事。余老师通过自己亲身的改善实践和应用案例,系统展示了如何运用基础IE方法在企业中进行效率翻倍的独特改善思路。虽然很多学员们正在从事IE工作或者有培训过IE相关的知识,但听到余教授的总结和讲解还是大受启发。
午休时,学员们还在热烈地交流上午学习的心得体会,结合自己公司的产品特点,IE在各个企业的发展和推广水平都不同,都希望在交流中学习到对方的IE改善长处,结合余老师讲解的运用基础IE手法完成一倍增效,去解决自己公司内部的难题。
如何实现更进一步的二倍增效?必须把精益追求的流动做到彻底!怎么样实现彻底的高效流动?余老师系统地阐释了基于自己亲身经历总结的全新的循序渐进“高效流动六步法”,打破学员们的传统认知,提出平衡率高不等于效率高,做了平衡还要挽救平衡的独特观点,并展示了大量的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让学员们大开眼界!
主题沙龙的重点在于阐述如何实现三倍增效。大家可能直接能想到的是导入自动化革新,然而,现实中,草率的自动化往往是一个又一个血和泪的体验。余老师明确的提出:
不要在混乱的流程上做流线化
不要在落后的工艺上搞自动化
不要在落后的产品上搞模块化
不要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
不要在垃圾的数字化搞智能化
中国大部分企业的产品和工艺标准化程度普遍较低。简单粗放的自动化可能会变成一种花钱吃力又不讨好的活儿。三倍增效重点是要解决好工艺和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你可能做过PQ和PR分析,但不一定真正做过RS流程标准化,包括工艺优化和产品优化。很难想象在一堆流程要素千差万别的产品中如何去做好精益整流化。必须要转变改善思路,从单纯的IE改善转向PE的创新突破,要从PE的角度来突破并打通全系统的价值流,实现三倍增效的目标。余老师特别安排学员们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流程优化的实践来理解和熟悉这个改善过程,学员们在亲自动手,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升了对从IE对PE的引导改善过程中成就感,打破了原来固有的受制于工艺限制的想法。
不突破哪来的突破!余伟辉老师首创的三倍增效系统,科学严谨,实战性强,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整个沙龙活动在学员们意犹未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