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本文摘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 著,东方出版社,2006年2月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
华山论剑为什么是华山论剑,论刀不行吗?论戟不行吗?论戈不行吗?为什么只能论剑?因为在中国古代的兵器中,唯有剑是王者之器,是君子之器。这个源头又在哪呢?在陕西,陕西对中国的重大贡献是出了周公。史书上把夏、商、周称之为三个王朝,我个人是不同意的,夏是一个部落国家,商是部落国家联盟,周是国家联盟。严格意义上的王朝,从秦开始。那么夏、商、周不是三个王朝,是什么呢?是中国的代表,它代表了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生
民生银行昆明分行2015年第二季民生讲坛日前在昆明胜利会堂举行,国内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历史学家易中天教授以“中华文明的根基与精神”为主题行讲座。在讲座上,易中天以诙谐的语言讲解了人类文明及文明的意志,人本精神及中华文明的基础,从全球独特视角观察到中华文明根基探源。在讲座上,他认为自私分为五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毫不利己,不一定利人;先利人后利己;专门利己,毫不利人;损人利己。从这一点上来讲
我要做两点声明:第一,我已不是厦门大学教授,已退休了,正式身份应该是退休金领取者。第二,我想把演讲题目做一个修改,听了前面几位先生的精彩演讲,我还是想谈教育公平,但是有两个问题要先请教各位。一是“有教无类”这个说法是主张教育公平吗?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历来被曲解,从教科书到大学课堂全讲过了,好像是只要我们办教育,所有人都可以来接受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孔夫子的原意吗?有教无类这个句式类似于有备无
我即是一个教书匠,就来说说中国教育的问题。几年前,在北京《经济观察报》的一个论坛上,当时有一位演讲嘉宾是教育家杨东平,我说请问杨先生,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他想了半天说,教育吧。我说为什么?他说足球没有希望也就算了,教育不能没有希望。问题是,我们要考虑的是中国教育是不是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了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中国教育整个把人脑子搞坏了。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历史上学术最繁荣的时代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期。我发现学术繁荣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自由的空间、宽容的精神和真诚的愿望。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因为当时的士人很自由,当局也很宽容。士人,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吧,周游列国,朝秦暮楚,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各国的君主、诸侯、大夫,也很大度。没有谁一言不合,就拎起刀来杀人。他们顶多也就是不听你的,然后客客气气把你打发走,这才出
汉与罗马的兴亡──在万科公开论坛的演讲(2014年8月19日)今天我来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祝贺万科三十周年,二是为了《易中天中华史》第九卷《两汉两罗马》的首发。两汉就是西汉和东汉,两罗马就是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在公元前后好几个世纪,汉和罗马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最早的世界性文明,而且都是“有鬼神无宗教,有崇拜无信仰”。基督教不是在罗马帝国产生的吗?怎么可以这样说?请看罗马文明的时间表─
何时忘却三国──《易中天中华史》第十卷《三国纪》后记有朋友说:很期待你《中华史》“三国”这一卷。哦,是吗?他很期望,我很惆怅。三国,不该这样被人瞩目。事实上,这段历史并不重要。它不但比不上之前的启废禅让、西周封建、秦并天下和独尊儒术,也比不上之后的五胡乱华,更不敢望百家争鸣之项背。然而三国在海峡两岸和亚洲地区的知名度,却远远高于其他历史时期。当然,大多数人知道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之所讲述,很少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