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丰“嘿客”更名为“顺丰家”,但改名也救不了顺丰社区O2O的尴尬处境。今天要讲的内容也不是要吐槽顺丰的社区O2O,更谈不上为“马云最敬佩的人”提什么建议,只是简单帮顺丰梳理下社区O2O的方向,王卫或顺丰高层看不看到无所谓,重要的是以顺丰为案例,让更多的行业人看看社区O2O的门店玩法存在什么问题。
换汤不换药!“嘿客”到“顺丰家”是为削发明志?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11月末,顺丰嘿店数量为2975家。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讲,线下3000家门店都该产生规模效应了,这3000家换成零售店、水果店、小吃店的话,顺丰无疑已经成为某一市场的巨头了。
可顺丰这3000家店却是展示店,从去年5月到11月,半年时间开了3000家店,这种开店速度的前提是可不考虑盈利的情况下,迅速发展规模。可如今规模有了,但却见不到任何盈利的可能。从去年5月至今的一年时间当中,业界从未停止过对顺丰嘿客的质疑,从公关的角度来看,顺丰嘿客已在舆论上失势,沦为失败品了。在一片质疑声中的王卫似乎仍不死心,这两天又采取了进一步行动,将“嘿客”更为“顺丰家”,门店VI全面换装,官方说是门店服务升级,将以“顺丰优选+顺丰家+顺丰金融+顺丰快递+便民服务”为一体,布局全渠道O2O社区大平台。
嘿客更名顺丰家,就跟有些孩子考试失败后削发明志表达下次好好考的意思差不多,改头换面的背后是换汤不换药,什么业务整合、服务升级这类的东西都是说给媒体听的,就算不更名,不换装,这些业务该做还能做。顺丰社区O2O的问题不是出现在叫什么名字上,而是顺丰本身连方向都还没搞清楚。
当初贸然布局社区门店吃了大亏,这次多少还是长了点经验教训,据说顺丰这次门店升级只选深圳和上海两家门店做试点,看试点情况再决定后续如何进行。再我看来,以目前的方式,顺丰家两家门店也就够了,在没弄清楚究竟该这么做社区O2O之前,其他3000多家门店升级也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