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好意会毁了你的孩子 我们先来看看家里经常出现的一些场景: 1.“叫你好几遍了,还不起来?要迟到了!”(为什么不让孩子养成自己起床的习惯?到处都是闹表) 2.“赶快洗洗,吃早点!”(被子谁来叠?不做早餐难道连碗都不刷吗?) 3.“回来啦!你去看书吧,饭好了我叫你!”(读书高于一切) 4.“吃点儿水果!”,“喝杯牛奶!”,“要不要点心?”(伺候少爷小姐呢?) 5.“孩子!只要你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其
过去的因缘,现在已经改变,过去的事情,现在就要放下它 人生的一切烦恼,归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没有学会放下,使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人通常喜欢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精神添加压力。所以说“放下”,不仅是一种解脱的心态,更是一种清醒的智慧。不管境遇如何,请放下昨日的辉煌,放下昔日的苦难,放下所有束缚你的包袱。放下了,你就会有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重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此人生岂不让人伤心透了?否。有句话你是知道的,叫「好事多磨」。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念:失意是一种磨炼的过程,心即使在冰冻三尺之下也不会凉的。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雪愈大,年愈丰。 「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不论如何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四方的小盒子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个儿子,甚至不惜罚款超生,生了第三胎后,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自然溺爱了些。儿子见到好吃好玩的,出手就要,所幸家中挺有钱的,几乎都可以办到。儿子有点任性,但也不是极坏的那种。 有一年夏天,那家人带着刚上三年级的小施主一起上天明寺游玩。他们在佛堂前求佛,父母求佛的内容几乎都和小施主有关,比如希望小施主的学
有一个小和尚,他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还算比较自信。聪明人当然愿意和聪明人交流,那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然而遇到学识浅薄、思维混乱、说话不清的师兄弟,则会气急败坏,大发脾气,常常把一句:“你怎么还不明白?你猪脑袋啊”挂在嘴边。师父为此批评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认错误,但一遇到类似情况,仍忍不住要发脾气。可是有一天,上山打柴的经历让他改变了看法。 这一天柴打得特别多,他的心情也很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
“不生气,就赢了。”这是金庸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金庸先生一篇小杂文的标题。 金庸先生在《不生气,就赢了》中讲到一个小故事:台湾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殷海光,“他和雷震办《自由中国》杂志,办了十年,结果被蒋介石反掌一扑,雷震被关了起来。”殷海光虽没被关,但是,有一天正吃饭时,他想起了蒋介石,就气得吃不下饭。后来殷海光得了胃癌,49岁就因病去世,而他的敌人则活到了88岁。 上述小故事虽然不能代表殷海光得胃癌
常听人言做事难,做人更难。然而身为学佛的人,除了自己从中体会法喜,若能多一分慈悲与智慧对待人事,则能为围绕身边的人际网络理出清明与自在的开阔空间。 生活在世间,无论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总不免和人接触、沟通;如果再加上置身人际网络中所被赋予的诸种角色,将会发现其中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常会令人矛盾情结丛生。想弃之而去,却又需要依赖它;真的要接受它,却不见得能如人意,其中的焦灼,理不出头绪常令人大叹“做人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 有位比丘,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比丘照办了,他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比丘做完功后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可
平时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不必全观,观其中之一即可): 一观:世上没有一个坏人、恶人、敌人,所谓的恶人是因为其错误的认识和习气导致了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予以理解。 二观:人生如梦,在此梦中我们不应沉湎快乐,不应执著痛苦,梦中我、人、快乐、痛苦等等一切皆为虚幻,当一觉醒来时,无可寻觅。正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三观: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是佛,未来还是佛,不增不减。惹我的不是他
因为无伤,所有生命看到你,不会害怕,不会心生怖畏,会很自然地亲近你,和你在一起。所有生命都会心生欢喜。 曾经那么喜欢逛街购物,那么喜欢消费,那么迷恋于修饰自己,那么酷爱一个字——“美”。 有一天突然想到,我为之付出那么多财力物力和精力的这个“美”,究竟是何物?何为“美”? 个性的人说,我喜欢就是美;理智的人说,合适自己的才美;艺术家说,符合黄金分割定律的,是美;美学家说,和谐最美。 低头思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