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通“僻”,偏的意思;之是于字(据张居正讲解)。所谓齐家在修身者,如果自己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有自己所特别亲爱的人,就会在做事情时有所偏颇,倾向于袒护自己所亲爱的人而不顾事实。 “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我们在中学都学过,讲的是赵国君年幼,赵太后主事,秦国看有机可乘便攻打赵国,赵求救于齐国,让赵国必须派遣赵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长安君来做人质,赵太后不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所谓修身,就是端正自己的心,人如果有种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则心就会被情绪所左右,就无法端正。 蔡瑁、张允本是曹操水军大将,负责操练水军,但周瑜利用蒋干说蔡瑁、张允通敌,曹操一怒之下杀掉了二人,继而反悔知道自己中计了,这也是赤壁之战曹操的重大失误之一。虽然
与国人交,止于信。 与人交往要守信用。 周幽王的爱妃褒姒不笑,幽王为了褒姒而点起了烽火台的烽火,并敲响了战鼓,诸侯看到烽火,听到了战鼓都蜂拥而来,看到没有敌寇来侵扰,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褒姒为此大笑。幽王很高兴,就为她数次点起了烽火以博得她一笑。后来,申候与缯、西夷犬戎攻打幽王,幽王举烽火求援,但诸侯不来,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下,褒姒被俘虏走。(《史记·周本纪第四》,参见《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褒人
为人君,止于仁; 作为君王,要止于仁爱。一个国王治理国家,怎样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呢?治国的方略有很多,但都不能违背国家的宪法,因为那是根本,不能违背。国王自己的根本,最终的宪法是什么呢?就是仁! 历史上文王、武王、汉文帝、唐太宗都是以仁治国,而国家大治。 而夏桀、商纣不仁,荒淫暴虐,最后亡国、亡身。 为人臣,止于敬; 作为臣子,要止于恭敬; 臣子有臣子之道,傲慢往往是我们每一个人不能逾
以下开始详细解释何为“知止”。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此段引用的是《诗经·商颂·玄鸟》中的一段,在《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中记载:简狄是帝喾的次妃,在洗浴的时候看到有玄鸟生了一个卵,于是就吞下了它,因此而怀孕生了契。契长大以后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在了商,所以,玄鸟成为商的图腾,被商所崇拜,“玄鸟”自然会成为赞美商久远文明的诗名。 “一个邦国的土地疆域有千里之广,这是商的百
《诗》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参考《百度百科》) “我如果能够做到一天改正自己缺点,更新自己;那我就能做到连续的几天改正自己缺点,天天更新自己;这样我就能一直改正自己缺点,不断更新自己。” 身体污秽,需要不断的清洗,才能令身体干净,不能说我洗了一次澡,就一生不用洗澡了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此句出自《诗经·周颂·烈文》,这本是周朝人怀念周文王武王而做,於戏,呜呼之意。意谓:“文王武王虽去世已远,而天下之人至今犹思慕他,终不能忘。”在《烈文》中,一是表达了对先王的怀念,二是告诫后人,尤其是这些被封的诸王不要忘记先王的教诲,小心谨慎治国,让周朝世代绵长。据说《烈文》是周公所做。 子曰: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第七》)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瞻望那淇水弯曲的去处,绿竹婀娜,郁郁葱葱,站着一位文采奕奕的君子。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参考《唐宋注疏十三经·礼记·孔颖达疏》)古代把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分别称为切、磋、琢、磨。 在制作一个器物的时候,首先要把不必要的部分去掉,我们在完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十目是几只眼睛,十手是几个手指?如果仅仅从数量上来看,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 三、六、九在中国一般代表数量之多,如九五之尊(《易经·乾卦》)代表皇帝,十就代表到头了,太多太多了,这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代表极多。这么多人看着,这么多人指着你,难道还不严重吗?还能胡作非为吗? 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个角度来谈“慎独”,那就是“蝴蝶效应”。 美国气象学家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水浒传》中高俅之养子高衙内,专爱调戏良家妇女,人称“花花太岁”,因东岳庙烧香垂涎林冲妻子,便与陆谦、富安合谋设计诱骗林冲妻子,使其险遭不测。为达到目的,终于逼死林娘子,又设计想烧死林冲,逼林冲上了梁山。 习主席反腐过程中,发现很多落马贪官在被捕前给下属开会都侃侃而谈反腐倡廉,没想到自己却是腐败对象,这也就是内外不如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