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玟莹,林玟莹讲师,林玟莹联系方式,林玟莹培训师-【讲师网】
企业与人生幸福的心灵导师
八、贬损他人 偶尔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小朋友做些横向比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别家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九、事事代替 现在有许多父母事事都不让孩子干,不让孩子有自己作决定的权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后的伤心,但对孩子来说,不经历失败,怎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况且,孩子在将来的某一天,终究要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的,如果现在没有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他便无法自己把
查看详情》 浏览(2362
六、全盘否定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错是批评的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七、是非不分“这孩子喝酒快赶上他老爸了。”这句话到底是在表扬孩子还是在批评孩子呢?可能孩子们的理解中褒奖的成分会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评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论事,并且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
查看详情》 浏览(2463
四、过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个样。父母过多的限制会让孩子感觉收到束缚,这是孩子最为反感的。五、关心过头 “今天谁来了电话?”、“日记上记了些什么?”……每件事情父母都要问个明白;要知道过度关心,只会让孩子反感,因为,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扰,自己的生活空间被在压缩,从而丧失特长发展的机会,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查看详情》 浏览(2488
二、求全责备 毕竟还是个孩子还小,当他在整理被褥、画画或者投掷皮球时没有做好,父母不应苛刻对待他们的表现,如果父母们总是苛刻地对孩子说,“你还差得远呢”,就会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三、频频夸奖 别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要不停地夸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励孩子。过度的无谓的夸奖只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而且,听惯了父母夸大其辞的赞扬后,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很可能只能听好话
查看详情》 浏览(2422
批评孩子的时候,有些父母常容易批评得太过,诸如“你总是撒谎”“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等,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导致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绪。 对孩子来说,他需要父母指导他如何生活、如何学习技能和积累经验,但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的同时却很在乎他们的态度,这些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父母教育的接收程度,然而,态度却是父母最容易忽视的。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他们最不能
查看详情》 浏览(2530
案例分析:这些话语,你是不是也有跟你的孩子说过呢?如此强硬的语气,只会让孩子们感到反感而疏离你,甚者更加叛逆,对于亲子沟通是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同样的意思,换一种表达方式,能更容易让孩子们接纳。 在望子成龙的驱使下,父母们一方面对孩子充满了爱,一方面又不断的用自己强制的作风去要求孩子,伤害孩子,自己却浑然不知。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直接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手段,父母的习惯用语、说话语气都会影响到与孩子
查看详情》 浏览(2534
禁区五:使用强硬口气 典型案例: 叫孩子起床时:“这么大了,每天睡得像死猪一样,总要人叫,难道你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你迟到了我可不管!” 孩子坚持要买某件物品时:“你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父母亲又不是开银行的,哪有那么多钱?” 孩子私自出外时:“别把家里当旅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有一点规矩。” 孩子顶嘴时:“你的意见和我们做父母的不一样,我们可以再讨论。”而不是:“你的翅膀硬了,居然和父母顶嘴了
查看详情》 浏览(2481
补救措施: 要说到做到——“乖乖听话,妈妈给你买糖吃”、“等你考100分,爸爸给你买小汽车”、“等有空带你去动物园玩”……这些话父母们总是挂在嘴边哄骗自己的孩子,但是,要知道,对于你这些随口的承诺,孩子们可是十分重视的。如果你没能兑现,经常说话不算话,那么孩子在经常“受骗”之后,可能会形成一种对别人充满戒备、骗别人心安理得的心理。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说到做到,在你要求孩子说话算话的时候,你自己必须首
查看详情》 浏览(2436
禁忌四:常常敷衍了事 典型案例: 小薇放学回来,对爸爸说:学校让我们了解父母小时候的事情,写一篇作文。你和我说和你小时候的事情好吗?”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问你妈去,没看我忙着吗?”孩子满肚子委屈地去找妈妈去了。妈妈说:“去找你爸去,没看见我在做饭吗?”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中的家长对孩子的事情非常的缺乏诚意,孩子一心想了解父母的事情,父母却因为工作的事情而敷衍了事,甚至嫌弃孩子烦。如
查看详情》 浏览(2513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却不懂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再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带着情绪处理问题。殊不知,这样不仅不能够解决问题,也会对亲子沟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还会把这种不好习性带给孩子,使孩子更加的情绪化,更加的难以沟通。 补救措施: 学会控制情绪——许多乐观快乐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是比较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疏导孩子的情绪的。学会控制情绪,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要知道,当你因为不
查看详情》 浏览(2538
12345...下一页共 779 页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