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宪文,史宪文讲师,史宪文联系方式,史宪文培训师-【讲师网】
国际思索引擎首席科学家
如果单单从策划文化上讲,刘备的最大功劳莫过于请出了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真正主人公,更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范围内策划的形象代言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事后诸葛亮”、“诸葛亮会”……,无不把诸葛亮视为智慧之集大成者。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策划与策划人树立了什么形象呢?我们得从三个方面去认识。首先,作为谋士——策划人,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心理——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其次,作
查看详情》 浏览(40397
首先,刘备有道。哭相是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仁义是他的内在特质。无论他的仁义是否全都是发自内心,但这种仁义精神确实让他的逃跑变成了“播种机”、“宣传队”,在屡战屡败的征途上,赢得了“信义著于四海”的品牌效应。 其次,刘备有情。著名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发出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正是这种贯彻始终的情感,吸引着包括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精英棒打不散,生死相随,壮大了“人和
查看详情》 浏览(39980
中国有四大名著,分别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红楼梦》的“情”,《水浒传》的“义”,《三国演义》的“谋”和《西游记》的“斗”。情、义、谋、斗是人生的四大主题,似乎是说:做人要有一点情、一点义、一点谋,才能有资格去斗,去竞争。 《三国演义》把谋略文化和策划思想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王朝从大治转入大乱,江山破碎,军阀割据。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分合合的变化之中,恰为善于谋略,精
查看详情》 浏览(40906
“定义”是“计”之“道”。“瞒天过海”之计出自“阴阳学”之道,是老子《道德经》原理的发挥。 “按语”是“计”之通用之法。用堂而皇之的“阳”,去掩盖秘而不宣的“阴”。 “探源”是用“计”示范。用彩幕遮围的“阳”,去掩盖航行海上的“阴”。 “计名”是定义、按语、探源的高度概括。“瞒”是此计的关键动作,不能让“天”事先知晓;“天”是具有决定性竞争力的对手(天子),不能不瞒;“过海”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
查看详情》 浏览(39966
9月1日讯:集WBSA系统智慧,历时5年开发而成MBA研究生核心教材——《现代企划:原理、案例、技术》,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全国各名校MBA教学中心将首先采用。该教材由史宪文教授担任主编著,分7章,每章12节,共84节,约80万字。该书将策划的原理与案例在OK技术操作脉络沟通下,高度融合,既体现了策划的科学性,又体现了策划的艺术性,行文流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是一
查看详情》 浏览(39683
很难说著名的《三十六计》从何时开始编撰,又是到何时完稿。从其案例来看,成书于宋代以前,从其思想内容来看,源于《易经》和孙子、吴起、尉缭子的兵家论断。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唐宋,中国经历了各种形态的社会大竞争,实践出真知,可以说,《三十六计》是部竞争史学;从“儒”与“道”延伸到兵法,“道”推“法”,“法”推“术”,所以说,《三十六计》是部竞争术;每个计策都源自一个经典战例,所以说,《三十六计》也是竞争实务
查看详情》 浏览(40067
《孙子兵法》核心思想包括: 1、“上兵伐谋”——策划于竞争之前; 2、“不战而屈人之兵”——策划直接为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屈”而不是“战”)服务。 3、“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策划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竞争双方的基础上展开。 孙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实践家。 公元前508年,吴楚再度交兵。在楚强吴弱的情况下,孙武定下反客为主之计。派人哄骗楚将:“吴人畏楚如虎……”孙武的示弱果然奏效
查看详情》 浏览(40157
7月31日讯:应著名台企冠捷科技集团之邀,史宪文教授为其旗下的全球70多位总裁分享了WBSA战略课程。史教授以背景转换法原理并饱含幽默与哲理做了开场白:冠捷当家人宣建生被誉为显示器之父,我可能大他几岁,我可以做显示器之伯父了。显示器之父(指宣建生)比企划技术之父活得有价值,因为显示器之母很多(指电视机企业),而显示器之父就一个。企划技术之父却找不到企划技术之母(指企划技术运用企业)……从开场白开
查看详情》 浏览(39837
2500年前,数学鼻主毕达哥拉斯把世界的本源归于“数”,万物之间的联系都可用“数”表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数道即世道,数学即宇宙之道。“道”在古希腊哲学家的词汇中近似“真理”。 也是在距今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只有一个,且真理就在人们的心里,只是人们很难知晓。所以,苏格拉底使用问答法,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帮助人们“产”下真理。 有一年秋天
查看详情》 浏览(39062
人类历史发展到大约公元前500年左右,突然自觉了起来,好象突然懂事的孩子,开始富有理性。其标志是几乎同时代出现了多位思想的圣人:老子、孔子、孙子、释迦牟尼、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把思想集中在“道”上。 “道”可解释为“道理”、“说道”、“门路”、“思路”、“道理”、“规律”……。我们尚且不深究先贤们“道”之概念差别,仅从字面了解他们的“道”之哲理,回味先贤悟道之道。 老子著有
查看详情》 浏览(38948
12345...下一页共 9 页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