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阴阳,反复迁变。虽万象之纷纭,须一理而融贯。夫!人有贤不肖之殊,卦有过不及之异,太过者损之斯成,不及者益之则利。生扶拱合,时雨滋苗。克害刑冲,秋霜杀草。长生帝旺,争如金谷之园。死墓绝空,乃是泥犁之地。 日辰为六爻之主宰,喜其灭项以安刘。月建乃万卦之提纲,岂可助桀而为虐。最恶者岁君,宜静不宜动。最要者身位,喜扶不喜伤。世为己,应为人,大且契合。动为始,变为终,最怕交争。应位遭伤,不利他人之事。
《易经》“八卦” 从易学研究中,可从发现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是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开始的,逐渐才形成文化,证明认识源于实践这条真理。我国近代考古只发现了殷墟甲骨文,夏以前的考古发现很少,殷墟甲骨文上的卜辞大多为“巫”所刻画,“巫”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不是今天跳神的端公、巫婆。到了秦代,秦始皇要“书同文”统一文字,于是焚书坑儒,儒也是知识分了。 西方古代史记载,人类一开始有亚当、夏娃等,似乎是说的神
中国古代预测术中有所谓“三式”,即奇门、太乙、六壬。奇门也就是奇门遁甲,是三式中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奇门遁甲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为它作为一笔祖国的文化遗产,在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思想上是不平凡的。它将时间、空间、数理互相融通,总体性地、多维地展示出万物的存在形式,即任一事物的性状及其与之相关的事物的联系性。这对地哲学及科学的发展,在思维方面是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和范式价值的。这是我们祖先把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派的学者,用很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大致说来,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巫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的轻薄的讽刺。 无可否认的,《周易》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
卜筮前,你一定要看 1、我们分享了那么多易经卜筮的原理与精华,您已了解到易经卜筮是 人生抉择上很好的工具。 在您进去“卜卦页”之前,我们再次强调:我们不以营利为目的, 而愿以推广易经智慧为首要目标。易经卜筮是神圣的,不能乱卜。 若您视为游戏,建议你到其他的卜卦网站,可能将有更多乐趣。 2、卜卦时,要静坐定神,专心冥想要卜问的事情,以求定、静、安、虑、得。 3、卜筮时,要亲自问卦,不可以他人代替问卜
从易学研究中,可从发现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是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开始的,逐渐才形成文化,证明认识源于实践这条真理。我国近代考古只发现了殷墟甲骨文,夏以前的考古发现很少,殷墟甲骨文上的卜辞大多为“巫”所刻画,“巫”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不是今天跳神的端公、巫婆。到了秦代,秦始皇要“书同文”统一文字,于是焚书坑儒,儒也是知识分了。 西方古代史记载,人类一开始有亚当、夏娃等,似乎是说的神治时代,就产生原
周易是占筮用的学问,离开占筮,而专事训诂,便离易旨。 易,旨主在变易。此乃不易之理,人事变化不定,得失互换,亦事之恒理。故知机之先兆,洞察微征,便可达趋吉避凶之作用。 古人传易,特重心易变化。 古书《心易发微》录有《三要元机》一篇,十分重要,详录于后,以饷后之学者── 三要者,耳目心也。元机者,灵妙而应验也。夫耳之于听,目之于视,心之于思,三者为人一身之要,而万物之理不出于视听思之外。 占决之际
世传《梅花易数》是邵康节所传,惟宋史却不见邵康节有此著述传世。 在《邵氏闻见录》一书内述云「康节先公出行不择日。」然而,「或告之以不利,则不行。盖曰人未言则不知,既言则有知,知而必行,则与鬼神敌也。」 由此,可知邵康节对预言亦颇着意于心。 卷二十内,有一段「张横渠先生喜论命,来问疾,因曰『先生论命,来当推之』康节先公曰若天命则知之,世俗所谓命,则不知也。」 此段即为后人论说邵康节不信论命之根据云。
易经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有关于“占卜”的专着,也是后世各种中国占卜术的源头;其中的“卦”和“爻”是用来预测吉凶之符号,由每卦的“卦辞”和“爻辞”都会出现元、亨、利、贞和吉和凶、悔和吝等名词这个观点来看,我们说易经原来就是一部占卜实录之专书,实在不为过;只是它所包含的象、术、理亦还用于其它百家学科的启示或理论根据。周易之系辞上传有云:“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
一、关于太极 《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是周易,八卦的基础,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没有争论的。但太极是什么,如何看待、如何解释太极古今中外却存在颇多的议论。 太极在易中处于最基本的地位,按现在的术语来说,太极相当于宇宙的本源,从太极生出两仪,即产生阴阳,产生了天和地,天为阳,地为阴。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的本源有多种说法,使用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