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安移动互联时代,由于人与物接触方式的改变,品牌的树立似乎又回到市场萌芽期的状态:产品为王,营销为辅。产品奇缺时代,只要是个产品就能卖,用户不计较产品质量好坏,还能迅速获得知名度;产品丰富时代,只要你的产品比别人稍微好点,就能大卖,还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口碑;再后来,产品过剩时代,不光产品多而且好产品更多,这时仅仅靠产品的优势很难卖好,还必需要有营销的支持,广告概念的支持,促销忽悠的支持。这个时代
互这是个“毁三观”的时代,物质守恒、能量守恒等多数促成人们对传统事物既定认识被催毁了!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间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全变了。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变了,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道德的理解及底线彻底颠覆了。更何况商品营销中的什么法则?变化是正常的,不变哪才叫奇怪呢?产品销售实际上是人价值观的一次选
文/郑新安在上海车展上我嗅到二个信息:一个是中汽协董扬秘书长在一论坛上发言表示,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被业内人士和国内媒体称呼多年的“自主品牌”概念已变得不够清晰,今后,中汽协将把以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我国民营汽车企业称为“中国品牌”。在这个概念中,甚至还包括在华合资企业相关的各种身份的自主品牌。董扬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这些外资品牌在中国合资的企业,根据WTO的规定是中国的企业,它的生产
郑新安品牌细分战略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人为的品牌细分或过度的品牌细分终将会在市场上遭遇尴尬。中国的汽车产品处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主要以经营产品为主,远没有达到品牌经营的阶段。中国汽车企业所表述的所谓品牌,基本上都是产品的名称,这些所谓“品牌”只是区别产品类型或价格变化的不同产品,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品牌”,我们在言语中讲的“品牌”也是为了表述方便的用词,是一种泛指,所谓此“品牌”与彼“
文/郑新安时下对汽车品牌的塑造方法都显得过于感性,以为搞个形象变化,调整个口号就能管理好汽车品牌,这其实有很多误区。我们要搞清楚产品与品牌的关系,剔除所谓广告打造品牌的误区干扰,将品牌管理置于战略管理与战略选择的高度上来看,这会对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战略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然的话,我们总是还会将一些非品牌因素放到品牌当中去管理,将品牌管理带入歧路。品牌知名度并不代表品牌强大品牌知名度如日中天的李
文/郑新安谁都知道中国汽车的只有产品没有品牌,但很少人知道品牌应该具有什么内容。大部分的认知是品牌就是传播与广告或者是营销。其实,这些都是品牌在认知过程的沟通过程,并不是品牌的核心内容。品牌主要是谁的问题,谁要知道你,要知道你是什么,其次才是他们为什么要知道你是谁?这是一系列情感认知部分的构建,不如产品这么清楚,产品是什么?简单明了,是汽车,是什么汽车,是大车还是小车,是客车还是货车,是高档还是还
郑新安灵感并不是天才或“疯子”们的专利,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灵光乍现的时候,不同的是,天才积极地捕捉它,而大多数人却选择了漠视它。 创意经济格局,就是要改变这种漠视,让我们人人都成为苹果树下的牛顿,让我们发现以前熟视无暏事物中天才创意要素的跳动。让我们人人都能激发出 “灵感”,人人都能投入到创意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大创意充满于各类行业之中,产品之中,服务之中;撕下所谓创意是“疯子”们的专利,让每个人的
郑新安C时代,商业技术的创新不断刷新着我们的消费体验,并给我们以美的感受。数字技术的突进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让我们众多传统行业爆发着无穷的机会,充满着天大的创意。过去,我们说美需要发现;而现在,我们要说,美需要创意与创造才能成就;商业之美,皆缘于产品之美,产品之美皆缘于科技之美,科技之美皆缘于创意创新之美。没有创意创新也就没有商业之美,没有创意创新就没有商业的美之花;需要说明的是,创意不仅仅是解决
郑新安中国汽车品牌正处在产品市场认知度的基本阶段,在品牌价值认同,品牌战略构架,品牌定位厘定方面。正处在深入推进的发展当中。中国汽车目前处于有产品无品牌,有销售无服务,有渠道无便利,有管理无秩序,有文化无信任的初级阶段。市场受众对中国汽车的认知也大多处于有一定的比较价格优势却无身份认同的境地,中国汽车产品在价格、养护、节油方面,获得多数认同,但在技术、服务、品牌、文化等方面,基本上没有较高的体认,
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孙焕玉编前:如果你买汽车,在技术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你会花同样的钱买外资品牌还是本土自主品牌?答案是显然的。如今,又到车企交成绩单的时期,自主品牌上交的成绩单却并不理想,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企业利润普遍大幅下滑,自主车企的隐忧虽有诸多原因,但品牌影响力更是关键。 最近,记者专访了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黑森林品牌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新安,他告诉记者,为什么即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