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领导力,管理上有两个重要能力,一个是知道怎么做事,把业务以最有效的方式完成、做对;另一个是知道如何计划、预测、管控,增加业务结果的可视性。在前一种能力上,管理者承担教练角色,而且越是基层,越需要掌握具体做事的能力;后一种能力是更高管理层面所必需,因为职业经理人的一大任务是提高组织运营的可预见性,例如营收、盈利、现金流、产能、库存等,这些都是公司宏观层面决策所不可缺少的。两种能力,基层成长起来的
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改革和开放的“政策红利”。在政策环境的铺垫下,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又得益于“人口红利”。然而,中国人口趋势表明,未来15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导致“人口红利”的基础不复存在。随着“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退潮,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依赖于中国经济体中的每一个企业,尤其是每一个大企业的效率提升。而企业效率提升的动力则来源
地产白银时代,商业模式发生着颠覆式的变化,所有地产企业都感受到了巨大冲击和前所未有的危机。2015年,万万联合、跨界整合、房地产+、互联网+、地产众筹,众多标杆企业纷纷做出了转型和创新之举,不转是等死,转错了是找死,您是否需要学习借鉴地产最前沿的成熟经验与思考?房地产、建筑业“营改增”箭在弦上,一旦实施,会导致地产企业税负直接上升2-5%。如何应对?白银时代,利润微薄,如何向管理要效益?本次学习将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是女诗人舒婷《致橡树》中的诗句。绩效与薪酬能否如同“根与叶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起家于温州、总部设在上海的某服装企业,拥有员工500人,经过6年多的不断发展和积累,目前已在行业中小有名气,企业近3年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2010年上市。不久前,公司对外招聘总经理,年薪不小于50万,应聘者络绎不绝,但人选却一直未能落实,不妨让我们看看这50万年薪的结构:
如果问国企领导和员工对绩效管理有何印象,相信有相当大比例的回答结果是“填表、打分、发奖金”。在他们的印象中绩效管理就等于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等于奖金分配。所以,绩效管理这个被誉为“管理圣经”的科学管理体系在国有企业中却沦为发奖金的工具。这其实是对绩效管理的误解,这种误解也使绩效管理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而且造成了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漠视和抵触。 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之所以出现“水土不服”,主要有以下几
如果问国企领导和员工对绩效管理有何印象,相信有相当大比例的回答结果是“填表、打分、发奖金”。在他们的印象中绩效管理就等于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等于奖金分配。所以,绩效管理这个被誉为“管理圣经”的科学管理体系在国有企业中却沦为发奖金的工具。这其实是对绩效管理的误解,这种误解也使绩效管理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而且造成了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漠视和抵触。 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之所以出现“水土不服”,主要有以下几
房企如何建立高效的多项目运营管理体系引子:中国经济挺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熬过了2008年的寒冬季节,随着2009年房地产市场在三、四月份刚性需求的释放,处于低谷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引来市场青睐,春天温暖的阳光沐浴在开发商的身上,大家倍感亲切!由于市场的回暖,地产开发商也开始蠢蠢欲动,纷纷开始进行土地储备的规模化扩张,6月到9月全国地王频现,其中以上海长风地块土地拍得者
每个人都要有取舍,企业亦如此。战略可以明确企业不是什么都可以做,要依据自身的资源能力选择做什么。这是做正确的事,也是战略制定的过程。明确了方向,接下来便是如何正确地做事,也便是战略执行过程。相比战略制定而言,战略的执行更难,也更考验企业的HR.通常来讲,企业有什么样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战略,然后根据战略制定相应的执行目标。例如企业做一个五年的战略目标,之后**一系列的战略衡量的指标
要保持竞争力和灵活性,企业的员工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来高效完成工作。这在人才短缺显而易见的当今经济环境中却成为一大挑战。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将面临3800万人~4000万人的缺口”。 尽管从外部招聘可以解决企业用人的一部分挑战、丰富企业的思维,但企业用内部培养的方式培养起来的人才才是主流。世界上那些伟大的公司,比如GE、P&G
六顶思考帽子的有效应用 来源于谢良鸿博客行动学习与创新、变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行动学习是创新与变革的工具与方法、六顶思考帽子又是行动学习的最有效工具之一。思维方法正确了,行动学习就事半功倍。 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思维“天性”,有的人注重分析,有的人胜于雄辩,有的人喜欢批判。思考最主要的困难在于混淆不清,我们想在同一时刻做到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