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回答黄炎培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2012年12月24日到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一起,登门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陈昌智说,总书记对民建的历史非常了解,谈到了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毛泽东的一生,曾与四个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四个数字分别是:28、99、8341、300。 毛泽东与28 1、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28年后,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出席中共一大会议党代表平均年龄28周岁(李达31岁,李汉俊31岁,张国焘24岁,刘仁静19岁,毛泽东28岁,何叔衡45岁,董必武36岁,陈潭秋25岁,王尽美23岁,邓恩铭20岁,陈公博29岁,周佛海24岁,包惠
追溯毛泽东的一生,的确有太多的巧合令人不可思议。我不去评论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只想说毛泽东的确是“神了”。现在我想通过几个事例来论证一下如神的毛泽东。清朝,乾隆皇帝某一次下江南的时候,就来到了湖南韶山这个地方,他觉得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就对身边的人说了一句话:500年内这个地方必然会出现一位杰出的大人物。身边的很多人就问这个人姓什么,干什么的,但是乾隆皇帝却只是笑笑并不回答,而是把手掌正过
“恐将夙愿,付诸东流” “文化大革命”后期,国内曾广为流传一首署名“毛泽东”作的《诉衷情》词:“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后辈,恐将夙愿,付诸东流!” 标明词作的时间是“1974年12月26日”,题目是“给总理”。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上流传的其他多首“毛主席诗词”不同的是,这首词的真正作者,至今仍无从知晓。 从该词的形式上看,它或许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毛泽东心目中,“中国老百姓”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字眼。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用“民众”一词来统称“老百姓”。后来,他经常使用“工农大众”、“人民大众”和“人民群众”等称谓。不管是“民众”还是“群众”,毛泽东对其还有更具体的划分。他提出:“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建国后他又
“没有工业,便没有国家富强”——毛泽东的“工业化情结”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目睹并感受了旧中国积贫积弱,落后挨打,满目疮痍的惨状和屈辱。同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一样,励精图治,救国救民,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成为毛泽东由来已久的心愿。 还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
“太平洋还不太平”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向世人庄严宣告:“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加强国防、抵御外侵意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他的“海军”情结。这一情结,源于他对近代中国所遭受的种种屈辱的难忘记忆。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正值清王朝腐朽没落,丧权辱国。当他读到《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
“《甲申三百年祭》要永远读下去”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是毛泽东眼中的一位英雄人物。1939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阐述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时,就列举了“明朝的李自成”。指出:“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1944年春,他读了陕人李健侯所著《永昌演义——大顺帝李自成》一书,感到“获益良多”,托人“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并再次评价说:“大
为了革命事业,父母四处奔波,毛岸英兄弟从小就过着“吃百家饭、走万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为杨开慧所生,曾用名杨永福。1922年10月生于长沙,1950年10月牺牲于朝鲜前线。 1922年10月,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杨开慧怀有身孕,已经足月,却迟迟不见分娩。毛泽东正忙于领导长沙泥木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见杨开慧愁眉苦脸,就建
1937年11月29日,王明夫妇从苏联乘飞机飞回延安。虽说当时毛泽东已经是中共的领袖,然而,王明却是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政治书记处书记,明摆着是毛泽东的上级。新来乍到,王明俨然钦差大臣,在延安作长篇报告,毛泽东等“洗耳恭听”。王明回国不久,他和陈云、康生一起被增补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37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成立了筹备中共“七大”的委员会,以毛泽东为主席,以王明为书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