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被毛泽东自称为军事指挥生涯中的“得意之作”。 四渡赤水是一组环环相扣的战斗,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赤水河流域转了三个月,走了110个城镇。整组战斗败中有胜,胜中有败,先败后胜,反败为胜。 四渡赤水把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先胜后败毛泽东“复出”第一仗打得并不顺利 遵义会议根据黔北条件不利和国民党40万大军逼近的情况,决定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其之所以能成就大业,固然和其博大的爱心,坚韧的毅力有关,但主要还是他有独到的用人观。他不仅让大批的文臣武将甘愿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东杀西砍,还改良、转化了不少敌人为革命效力. 一代名将许世友,虽然一生战功卓著,但也有严重的缺点,性格钢烈,脾气暴躁。1937年,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西路军惨败的消息传到延安红军大学。迅速导致其他学员对红四方面军产生误会,把红四方面军和张国焘视若同类进行
周恩来,做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任共和国总理,几十年来,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堪称是世人楷模。他的成功,源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以及对真理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她的性格从小就初见端倪,下面的这个故事中,也可以反映出一二。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
毛泽东的性格是复杂的,但是很鲜明。如同他讲的:三分猴气,七分虎气。毛的性格形成,我认为主要来自于两点,一是父母亲的遗传。他继承了父亲严厉,暴躁和急迫的性格特征,同时又继承了母亲善良,慈爱和悲天悯人的特点。这种观点在毛的各种传记中都有记载;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毛泽东自我改变性格的一个手段:利用斗争的对象来改变自己的性格。对象都包括天、地、人。 毛泽东小的时候体现的性格特征主要是敏感、倔强。如果没有一
长征是红军不得以而为之的下下策,只因当时苏区的当家人博古,在李德的错误顾问下,把偌大的一个家底基本上快给消耗光了,同时,在长征前,毛泽东是没有被列入参加长征人员名单的,因为他们惧怕毛泽东给他们找麻烦,直到最后一刻,在周恩来的强烈支持下,李德也不知是怎么就想通了,准许毛泽东参加长征,但却从来不让他参与军事指挥上的事,直到湘江战役,红军损失大半,很多指挥员实在是受不了这样大的打击,逐渐提出让毛泽东指
毛泽东十分酷爱研究历史,在通读过“二十四史”的过程中,对历朝历代的兴衰治乱、文治武功皆有颇深的研究和至深的体悟。透过毛泽东对《明史》的研究,可以看出他读史既有通读,也有精读,既有博览,更有深研。透过资料显示,毛泽东研究的范围,除了《明史》外,还广泛涉猎过与明朝有关的大量史料,如《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明诗综》、《明诗别裁集》、《明人百家小说》,以及各种有趣的野史稗乘、笔记小说等。所以,毛
毛主席的诗词,在不同的时期,彰显了不同的特点,十多年来,喜欢研究毛泽东智慧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主席的诗词,是倍加喜欢。特别是主席年轻时、经历人生事业最艰难的那一段时间的诗词,特别能反映出成就伟大的基因。他是那么的积极乐观,是那么的理想主义,又实干主义,这些诗词,对年轻人来说,无不是莫大的激励与鼓舞,尤其是今天的80后们(跟那个年代的主席基本上是同龄),认真品读这些诗词,对自己的未来也无不是很好的
一、何为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上个世
毛主席的两件大事,一个是解放中国,一个是文革。毛主席自己是这么评价的,第二件事儿已经被处在“主流”的完全否定,而第一件事儿也处在被西方主流诱导下逐渐要被否定。 在看我下边儿说的话之前,如果你对毛主席的第一件事儿表示肯定,那么你还有必要看下去,如果你对第一件事儿都表示怀疑,那就没必要看了。 我认为毛主席之所以说是这两件事儿,因为第一件事儿是物质方面的,第二件事儿是精神方面的。物质与精神都完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