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教孩子读经的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老师,还有家长,你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也很重要,就是你认为人生意义究竟在哪里?因为一个人,他有他的人生观,有他的价值观,你认为对一个人来讲,究竟什么最重要。你的这个人生观,价值观一定会传递你的孩子身上,这个往深来说的话,就是一个家长有没有向道之心。那我们说让孩子读经,各种原因都有的,各种目的都有的,有人说读经可以让孩子品德好,有人说读经可以让孩子
中国人从小背书,背古人这些东西,现在人反对,认为这个教学法是错误的。殊不知是你对这个教学法不了解,是你误会了。中国人从小教小朋友什么?是教他戒定慧。戒定慧怎么落实?就落实在背书上。你不用这个方法,小孩也胡思乱想,他的心也毛躁,这不能养成习性,要帮助他恢复本性,本性本善。背书的目的就是修定的一种方法,不让小孩胡思乱想。背熟了将来一生都不会忘记,到用的时候就能随手拈来,那是背书的副作用,不是正的,正的
,“自私”是怎么形成的?时时处处懂得去找出原因,就能够对症下药,就能很快地把很多情况转成良性的发展。我们回想一下,夫妻俩跟孩子一起吃饭,爷爷奶奶也在,妈妈夹起第一口菜给谁吃?这个是普遍现象,这一口菜夹下去会产生什么效果?爷爷奶奶看了也不甘示弱:“孙子,这几盘菜也很好吃。”爷爷奶奶也帮谁夹菜?帮孙子夹菜。谁的碗满满的?孙子。所以一个家庭里面谁最大?孙子最大。这样有没有颠倒?颠倒了,所以小孩也就颠倒
有一天,和编辑一起聊天,他问我:“老师,您从教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好多孩子在被糟蹋。”编辑笑着问:“此话怎讲?” 我说:“很多父母会生不会养,把孩子扔给老人,很少陪伴孩子,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还有很多家长不懂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只是根据孩子表面的行为来判定孩子,孩子非常痛苦,或屈从、或尖叫、或哭泣、或逆反。 可家长觉察不到孩子的痛苦,指责孩子‘不听
参加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刚才,听了几位同学和老师、家长的发言,很有收获。大家都谈到要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很好,我们想到一块儿了。我今天来,也想同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苏步青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他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局面,建立了一系列新理论,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作为教育家,他辛勤耕耘70余载,培养了包括谷超豪、胡和生等在内的一大批院士和国际级数学大师,建立了“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苏步青常说:“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他深刻体会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发展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深厚的软实力。特别是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观点新论断,内涵丰厚、思想深邃、意义深远,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观。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坚守伦理规范与道德根基,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治国理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经过认真深入细致的思考,窃以为这里的“新思想”是比“新理念”、“新战略”更具有涵概
学经典的意义 学习经典不是守旧。学习经典,把自己造就成雷公、少俞、少师。 不是守旧 ——学习经典是为创新,各人只抱守自己的一点经验才叫守旧。 我们现在强调两千年前的经典,大家还是会担心,这是否在守旧?因此,对于新、旧这样一个概念,大家还是应该从多层面去看待。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谈到:“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
朱子热心教育事业,在其一生中先后建造了三座精舍和修复两座书院。考“精舍”一词系源出于《管子.内业》:“定在心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故心者,精之所舍。”陆象山在《致问人杨敬仲函》中也略作诠解:“精舍二字,语出后汉包咸传,儒者讲习之地,甚为无歉。” 就史脉而言,远在汉代的一些经学家就已自称所住之处为“精舍”。简要言之,“精舍”在汉代是儒者设帐讲解经学精义处。后来,“精舍”一词广被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