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从忠 几年前,江苏电视台报道了一件事。东北的某地有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山上的树木很多,这些树木是村里的集体资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偷砍乱伐的现象无法制止,眼看树木损失过半。当时的情况是:遇到偷砍树木的人,村民上前制止,这些人就威胁道:“这树不是你家的,少管闲事。不然对你不客气!”听了这话,一般的村民也就知难而退了。后来,村里的三个老党员终于坐不住了,他们认为,如果再不加制止,村里的树很快就被
文/张从忠 德鲁克说:有一个问题卓有成效的决策者必须提出——某项决策真的是必须做出的吗?如果不是,那么惟一的答案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当不采取行动则情况可能恶化时,人们必须做出决策。这也适用于对机会的处理。如果有一项机会很重要,而且如果不立即行动就可能失去这一机会,人们就必须采取行动。另一方面,如果对于“我们不采取行动会怎么样?”如果对问题的回答是:“事情会正常地发展下去”。那就不要去干预。还有些情
文/张从忠 犹太人认为:“钱,绝不分高低贵贱,怀有赚大钱的欲望是好的。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它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此外,钱可以买到做人的尊严,也可以买到社会地位,因此要获得幸福的生活,必须先有钱,才能在精神上愉快,生活才可以过的舒服,心情才会高兴。而贫穷的人脸上,则是写满了沧桑和苦难。没有好的生活,人容易悲伤和衰老,心情也苦闷。因此,在犹太人看来,钱是让人生幸福的前提,是人就应该拥有钱
文/张从忠 从事金融投资学习和工作的人大约都知道巴鲁克学院是纽约市立大学(CUNY)的一个校区,并以金融投资课程著称。这是由华尔街传奇人物犹太人伯纳德•巴鲁克(Bernar Baruch)所创立。为了让大家能够想起他。我们先看几个关于他的故事。巴鲁克生于1870年,早先他在纽约的一家小经纪行中干些打杂的活儿,周薪3美元。通过不断努力,被迅速提升为公司的合伙人后,他倾其所有,购得纽约证券
文/张从忠很久以前,一位聪明的犹太国王对聪明的大臣说:“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 一段时间后,大臣们完成了一部12卷的巨著。老国王看了看说:“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去读完它。把它浓缩一下吧!” 于是大臣们在几经删减和浓缩之后,将12卷的巨著浓缩为一章,然后再浓缩为一页,又浓缩为一段,最后则浓缩成一句。 这句千锤百炼的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文/张从忠 如果要做成一笔买卖,必须使这两种顾客都愿意买。比如上海的消费品比较认可家乐福超市,这时制造商只要把产品打入家乐福,产品自然就会占领上海家庭主妇的钱包。前提是产品一定要好,如果家乐福把某种商品很醒目地陈列出来,而家庭主妇不买,这笔买卖就做不成。另外,一家商业银行既需要存款者,又需要借款者。这就是犹太人发明的世界银行业模式——“拿别人的钱,赚钱”。此时,存款人和借款人,二者缺一就做不成生意
文/张从忠 上世纪60年代,刘春华创作了一幅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其创作背景是1921年12月毛泽东首次来到安源路矿考察,这是共产党人第一次来到这里。画中年轻的毛泽东顶着密布的浓云,无畏地迈向安源去掀起工人阶级运动的浪潮。他穿一袭白色长衫,仪态庄严,为了节约在湖南创业的成本,他要沿着铁路步行到安源煤矿开展工作。在隐约看这座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摇篮时,他脱下了长衫,因为毛泽东知道要想融入到煤矿
文/张从忠“一念之差”,现代汉语辞典里写道,“是指一个念头的差错,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让犹太商人动了“官商勾结”念头,大概始于11世纪。其目的是利用君主的战争野心和国库空虚,引诱欧洲各国政府主动向犹太人借款并在威尼斯口岸购买他们的军火,而借款和交易的游戏规则都是由犹太人制定的,官府必须遵守。当然犹太人也会通过行贿,让官僚匍匐在他们的脚下,若不能达成目的或不能控制官府,他们则以暗杀或退出来控制风险。
文/张从忠 上世纪60年代,刘春华创作了一幅著名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其创作背景是1921年12月毛泽东首次来到安源路矿考察,这是共产党人第一次来到这里。画中年轻的毛泽东顶着密布的浓云,无畏地迈向安源去掀起工人阶级运动的浪潮。他穿一袭白色长衫,仪态庄严,为了节约在湖南创业的成本,他要沿着铁路步行到安源煤矿开展工作。在隐约看这座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摇篮时,他脱下了长衫,因为毛泽东知道要想融入到煤矿工
如何使企业价值观,更有价值?文/张从忠 1902年,一个叫朱立安的人,只身来到墨西哥城,并以经营干货谋生。38后年后他成了富豪,他一共有5个孩子。遗憾的是,前面的4个孩子,都对赚钱不开窍。53岁时朱立安的小儿子卡洛斯诞生,孩子2岁时,每当有客人光顾,他的眼光就会一直追逐着人们挑选商品和付钱,并且百看不厌。为了试一试小儿子是不是做生意的料,朱立安做了一个小实验,他拿着5个比索的硬币和一张50比索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