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不等于工作,工作不等于上班,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 什么是工作?工作就是解决! 呆在岗位上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本质上是没有工作;不在岗位而解决与工作相应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在工作。信息时代的智能劳动者,这一点尤为突出。 我一直讲:仅仅局限于“发现”问题,其价值为零。一些人总不理解,理由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从发现开始的,没有发现。怎么解决?这些人忽略了一点:发现以后的行为!发现之后,要么分析、要
在昨天的《领导力》讲授中,关于事必躬亲的辩论出乎我的意料,这是因为企业当家人把事必躬亲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满屋下属,自然反对声音消失,使本该出现的激烈辩论变成了一边倒,似乎大家都十分赞同事必躬亲。后来的讲解对大家触动很大,在此写出正解,供没有参与课程的朋友参考。 1、事必躬亲是所有敬业者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 2、关键的误区出现在“事”上,什么样的事才事必躬亲?属于你的事,你就得事必躬亲,不是你的事你
如果一谈到“精细化管理”,你联想到的仅仅是精耕细作,说明你已经进入误区。 精细化管理包括两个重要面,平面是精耕细作,立面是深耕细作。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深耕比精耕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缺乏精度,但比精度更缺乏的是深度。 比如市场管理,区域细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等等,属于精耕的范畴,产品从出厂到经销商、分销商、卖场、用户、售后服务,这属于深度的范畴,这个深度在精细化管理中甚至可以深度到用后转让(二手
一个人: 视野决定高度; 修养决定厚度; 知识决定深度; 性格决定强度; 心态决定力度;
最近一期学员老板居多,讨论时自发集中在员工忠诚度方面。课后我反复思考,归纳如下,供学员和访客参考。 忠诚有四个境界,从高至低分为:圣忠、智忠、孝忠、愚忠,与之对应的老板也有四种,分别是:贤君、明君、暴君、昏君。 圣人之忠,前瞻后顾、把控四方、先知先觉、坦荡为国,能够容纳此等人之君,往往必须是贤君,圣人遇到昏君、暴君,也只能望君兴叹,只能做“剩人”; 智者之忠,因时度势、察言观色、委曲求全、大局在握
1,什么人干什么事; 2,什么事要什么样的人干; 3,什么样的团队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4,什么样的事业要什么样的团队。 现实中:真正理解第一句的可能有60%,一些人总会异想天开干自己力不从心之事,有时候还会自我安慰贴上“态度决定一切”的标签,结果总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事;真正理解第二句的不会超过50%,众多企业的招聘中,100%满足招聘条件的人有一半干不了对应之事;真正理解第三句的不会超过40%,参差
客户:奇瑞汽车开瑞公司 地点:河南省 - 开封 时间:2013/8/19 16:43:43 《从团队精英到精英团队》
客户:山东寿光企业家联合会 地点:山东省 - 潍坊 时间:2012/2/24 0:00:00 《让管理从真相走向科学——人能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