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的投射性认同 上期微信我们讲到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其实,透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沉默在这种游戏的人,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 这期我们分析投射性认同的第二种表现方式:迎合的投射性认同。迎合的投射性认同,它的含义是: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
投射性认同是西方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的行为模式。它源于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并将这种模式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具体表现一、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在做决定或需要独立行事的时候,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会有求于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案例: 我咨询的一个19岁的女孩与她姨妈之间的关系。 女孩童年时父母
用不同的语言跟自己交流,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绪,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我们通常注意了别人说话是否好听,别人是否赞美了自己,别人讲话是否消极;我们抱怨外界不公,别人不好,事情不顺,我们指责他人给自己找麻烦,孩子不听话,丈夫或妻子不体贴,领导不近人情,同事不友好;我们憎恨灰暗的天气,拥挤的道路,纷乱的世界;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内部环境,自己的内心和自己的内部语言。《大学》中说:“自天子以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在西方精神病院中,有个病人平时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样,但是一看到鸡就很恐惧,老觉得自己是小米粒,怕鸡把他吃了。医生就说“先生你要转变观念,你看你有头,有手有脚,你是人,你不是米粒。你每天念100遍‘我是人,我不是小米粒’。”这人照做。过了一段时间医生问护士他怎么样,护士说:“他看到鸡还是吓得要死!”医生把病人叫过来说:“我不是告诉你,你是人,你不是米粒吗?”病人:“我知道我是人,
我去过不少医院,给医生护士做关于压力和情绪管理和关于如何避免“医闹”的问题的讲座。发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当代医生能及得上唐代的大医王孙思邈那样,在《大医精诚》里所论述的思想,十分不及一二。我自己作为心理医生,同时身体上也出现过病患,这种患者和医生的身份变化,更让自己时时体味到病人的痛苦和医生的自我修行之紧迫。 一次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帖子:一个医院在医院内一栋楼上极其醒目地写着“热烈祝贺我院住院病人突
梦和醒着,醒和梦着。谁为真,谁为假?在梦里,与你相拥缠绵,在醒着,如天边消散的云霞;谁为真,谁为假?在醒着,与你花前月下,在梦里,看见你心如庭开落的花。谁为真,谁为假?在梦里,与你月上柳梢头,在醒来,与你把酒话桑麻。谁为真,谁为假?在醒着,我的躯体与你相伴,在梦里,我含情默默看着她。谁为真,谁为假?在梦里,自在飞翔,穿山越甲;在醒着,如履重负,痛苦挣扎。谁为真,谁为假?在梦里,翻越了万水千山,在醒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学佛的居士,有些人还很虔诚。本来这没什么不好,劝人向善,解脱烦恼,开启智慧。可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使用了一系列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结果很多人都变的佛里佛气,就像一个人肉念佛机,走到哪里都不那么招人喜欢。而问题是,这些人自己还陶醉其中,自我得意,浑然不知。基于这种现象,笔者把一些学佛人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拿出来晒一晒,以供大家讨论。先说说什么叫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定义:
我不能强迫你,我的孩子。我大,你小,但我们的心灵平等。你从我而出,但我是我,你是你。我有我的命运,你不能代替,而你,也将有你划过天空的轨迹。 我不能强迫你,我的孩子。每当我执拗地要求你按照我的意思去做,有一个声音就告诉我,那是害怕失去你的恐惧,而不是爱你。你比我更有智慧,因为你来自远古的星际。 我不能强迫你,我的孩子。如果你已经长大,而我仍然觉得世界对你不够安全,有一个声音就提醒我,是我,是我的内
我的心中有个“小小我”,这个“小小我“住在我庞大的身体里。当他伤心的时候,通过我的眼睛流泪。当他快乐的时候,通过我的嘴巴微笑。当他嫉妒的时候,通过我的肌肉变形,当他愤怒的时候,通过我的身体发抖。他长着“儿时我”稚嫩可爱的样子,他也是“儿时我”需要被人格外关注。如今我已人生几何,可那个“小小我”仍然如此脆弱。 我的心中有个“小小我”,他经不起风吹雨打,他受不了人言可畏。他需要太多的东西来填补,他需要
我有一个苹果,有着诱人的芳香,美丽的光泽,沁人心脾。但我觉得自己喜欢梨,喜欢梨的清爽和冰清玉洁。于是我对苹果说,请你变成梨,因为我听过关于梨的传奇。苹果很委屈,说:请你接纳我,我也能给你带来惊喜。我说:不行,不行,我要变化你,请你不要违背我的心意。苹果很伤心,说:那你为什么不去找梨?我说:因为我先遇见了你,我有信心把你塑造成梨。我会用梨的包装装潢你,我会在你的身上写上大大的“梨”。我用刀小心仔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