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君,袁立君讲师,袁立君联系方式,袁立君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应用与幸福企业推动者
【正心学苑】传统文化中心于上4月6日(周日)举办袁立君老师《群书治要·君道》学习报告(十一)。本次的内容节选自《抱朴子》和《汉书》:【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庙筭不精。而穷兵以侵邻。犹钐禾以计蝗虫。伐木以杀蛣蝎。减食以中蚤虱。撤舍以逐雀鼠也。】大意为:政策法规不清楚,但是却使用严酷的刑罚来治理乱象。军队的预算计划不够精准周密,却倾全国之兵力来侵犯邻国。就如同割掉庄稼来消灭蝗虫,砍伐树木来清除蠹虫,
查看详情》 浏览(17623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
查看详情》 浏览(18075
淄博《正心学苑》于周日举办贞观之治国学宝典《群书治要》讲座。袁立君老师本次袁立君老师讲授的内容源自三国时期刘恕所著的《体论》:“夫礼也者,万物之体也,万物皆得其体,无有不善,故谓之『体论』”意为古人之礼法是社会运行必须自觉遵守的秩序。人们假如不遵守这些礼法,国家、组织、团体、家庭必然混乱不堪。古代礼法不仅仅是今天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更涵盖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伦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应
查看详情》 浏览(17729
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历来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标准。《大学》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说,道德是人的根本,才艺等仅是枝叶。为何要如此?因为祖先非常清楚人有善恶两面性。因此《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最重要的是“增长人的善,减少人的恶。”而“百善孝为先”,增长一个人善行和德行里面,孝道是首位。孝道开,百善皆开!因此《孝
查看详情》 浏览(17583
临淄【正心学苑】上周日举办袁立君老师《中华智慧与修福之道》讲座(3)。借用《了凡四训》讲授人们在平时应如何修德培福,改造命运的10个具体要领。《了凡四训》,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修身培福,改过迁善,改变命运的过程。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和真善美中华文化,所以数百年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滋育身
查看详情》 浏览(17890
正心学苑《群书治要》系列课程。本次袁立君先生着重分享《群书治要》君道修身的“戒贪”部分。节选的内容源自《汉书》: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成康”是指周成王与周康王,据史料记载,在其统治期间,监狱内的刑具都生锈了,这就是“成康之治”。指出在将近千年的时期内,君主没有不想治理好国家的。但是却没有达到太平盛世。其原因就是在于抛弃
查看详情》 浏览(18106
中国自古便极为重视婚礼。《论语.哀公问》曰:敬之至也,大昏为大。《礼记·昏义》云: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意思是说婚礼是两家不同姓氏的男女喜结连理。对上缅怀祖宗的恩德,侍奉父母和长辈,对下养育子女,传承优秀的家道家风。古代婚礼有六道程序: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每一道均表达彼此的尊敬。并用大雁作为重要的礼物。含义为取其顺阴阳往来,夫唱妇随,忠贞不渝
查看详情》 浏览(21159
在我日常的培训和辅导中,经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形:1)不断抱怨,发牢骚,诉说生活诸多烦恼。2)我碰到***问题了,我该怎么办?3)我的孩子(丈夫,太太,下属)表现得让我不满,能否帮我解决?这些人并没有觉察到他们自身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心态,就是这个心态一直在妨碍他们过上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就是“托付心态”。 何谓“托付心态”?就是将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权利交给外界的环境掌控。而自己却忘记了内在的巨大潜能,
查看详情》 浏览(17926
在生活和工作中,您是否经常会遇到以下的情况?◆有些事情明知不该去做,却总是难以控制自己。◆每天似乎很忙碌,但内心总有一份很深的无力感。◆每天承受很大的压力,经常被焦虑,烦恼,紧张等情绪干扰。◆内心经常有批评和责备自己的声音,或者感觉有矛盾冲突。◆有时自己会感觉很茫然,到底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 事情都很重要,难以取舍。◆ 家庭缺少和谐,为子女的教育感到头疼、无奈。◆ 账户财富数字不断增加,但却很
查看详情》 浏览(17943
世人都希望得到好运和人生福报。追求“五福临门”:富、康宁、长寿、好德、善终。富、康宁、长寿、善终这四种福报是善“果”,好德则是善“因”,由于这个内在的善“因”,而感召来这些人生的善“果”。因此,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生的种种福报是靠修身立命而感召得到,而并非争得、求得。这是今天绝大部分人所不知晓的修福之道。故《太上》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靠什么来感召?靠的
查看详情》 浏览(17924
12345...下一页共 8 页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39143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com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