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领导的裁缝不是好厨子,不想当领导的厨子不是好司机。人人都想当领导,但你凭什么领导别人?你是企业的领导不是你能领导别人的原因,一个好的领导是有人愿意跟随你,而不是因为企业赋予你的权力。1、没有充足的后备队伍,管理者是狼性不起来的! 做领导者,永远都要把新鲜血液作为管理的前提!领导上台都要重新组阁,表面上看,用“亲信”好像不太好,其实这是管理的出发点:你没有自己的人,你就没有资格管理,让现有的人
在一般的中小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几个人很厉害,表现为能力强且忠诚敬业,而大多数人还处在“打工”状态,表现为能力急需提升且有限的能力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故刘辉老师认为,在培训方面很多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人员(主要是核心人员、关键岗位)积累的经验最大限度快速地复制到相关人员身上,团队整体进步一大步! 企业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一些现象: --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人才流动频率较高; --内部达成
每一个人做事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反复做最重要的事,尽量重复那件你非做不可的事,千万不要为一大堆不相干的事忙活。李彦宏就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死磕着搜索这事,即使旁的事儿有1亿美元他都不赚,就只做搜索这个生意。他不折腾别的,认准了搜索的本质,这是了不得的。史玉柱就是把脑白金的本质想透了,做透了。脑白金的广告找一老头,一老太太,把它包装成一个尽孝道的礼品。它的目标客户是千百万在外面打工的人,年底要回家
第一次创业的人,至少90%以上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创业成功者大部分年龄在30岁到38岁之间,而且成功最高的概率是第三次创业。 一个好的运动员如果没有好的教练,靠自己去悟、去练,成本很高且效率很低,同时,只靠自己去练,大部分人会练废掉。拿跨栏运动员出身的孙海平来说,有着1.83米的个头,也有惊人的爆发力,再加上刻苦训练,立志要成为全国冠军。但是,从1971年一直到1978年,无论他怎么刻苦训练,成绩始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天下无贼》中如是说;可惜他只说对了一半。 毫无疑问,人才是制胜的秘籍。但黎叔所在的盗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创新,他们不依靠身先士卒的顶尖人才也能把“生意”搞大。最新的套路是这样的:只要断定东家没人就可以动手,比如把站岗放哨外包给保安公司,砸门撬锁外包给开锁公司,赃物转运外包给物流公司,赃物变现外包给拍卖公司。 这个故事并不有趣,但是它说明了一个关键的道理:人才
上司最反感下属说的10句话Top1:他分内的事情,过问了几句,都是一个回答:“我不知道。”Top2:出了问题后说:“这个事情不是我的问题,是他的问题。”Top3:拿来一个和讨论结果不一样的方案,说:“我做的时候觉得这样更好,所以就这么做了。”Top4:事情办坏了,只会说:“这个事情我也不知道怎么变成这样了。”Top5:遇到所有问题,都问老板,“这个问题怎么办?”Top6:“我以为能搞定这事儿,所以
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当年凭借非凡的直觉、眼力、远见和行动力成就了今天的事业,但正当他们还在勾画美好远景并冲锋在前的时候, 不断壮大的后续部队却已经现出疲态。 相对一些卓越的组织,中小企业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软肋,但最具根本性的, 也是目前老板们喊得最多、感觉最痛的瓶颈就是人才匮乏:从基层到中高层, 技术到管理, 人才都严重不足。但进行排序总结,中小企业最缺少的人还是以下三种人:第一种:掌柜
企业家的成长有多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上课。上课与读书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就像吃药和吃饭有什么不同一样。上课像吃药,读书像吃饭;上课是药补,读书是食补。有一点保健常识的人都知道食补的重要性——疗效与美味兼得。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首脑,企业家读书就像一个人必须要补脑一样重要。那么,企业家应该怎样补脑呢?第一,补常识。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读的都是常识书。其实,在大学里学的很多东西也叫常识,因为进入社会到了
管理思维转换与创新在人员方面,现在很多80后已经走上管理岗位,90后已经慢慢成为企业生力军,相对60、70后,他们更加个性,对企业的依附程度日益降低,管理者怎么办?在技术方面,在互联网思维席卷一切时,诺基亚、柯达、摩托罗拉等曾经显赫一时的企业很快就跨了,市场没有一丝的仁慈和耐心,经营者如何应对?营销方面,传统营销方式几乎已经死掉了,原来建立的市场优势和市场壁垒似乎都不存在了,企业怎么办?课程大纲:
1997年以前,是韦尔奇的天下,他崇尚“末位淘汰制”:把团队内人员按2/7/1的比例分为三个层次。最优的20%人士得到晋升和提薪,70%的人给予培训和鼓励,让他们上升至最优秀20%的人当中,最差的10%员工走人,绝不把时间和精力耗在这10%的人身上,这3个层次始终都是保持动态,随时更换人员。这是1997年以前,在那之后乔布斯回归苹果,他在那一年说的两句话和做的一件事,影响了后来的各种思维、思潮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