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管理就是“管 + 理”。“管”是管束员工,“理”是理顺流程、建立体系。公司小的时候,可以多在“管”上花时间;公司发展了,就一定要在“理”上多投入,这样才能驾驭好企业。 辅导:辅导而不是主导,因此培训只能起辅助作用。外界只能影响你,改变终究靠自己。 学习:学习实际上就是“学会”和“练习”。光“学会”不行,还需要去“练习”,这样才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观众:“观”又见也;“众”高人也。“观
学问:只学不问,则没有学问;只有边学边问,才能增进学问。 感动:只有真正感悟了,才会出现更积极主动和更有效率的行动。 顿悟:不要总是马不停蹄地匆匆赶路,人生路上只有学会停顿下来回顾和反思,才会更有感悟。 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薪酬:薪是薪水,酬是酬劳(福利),员工既需要有物质收入(薪水),也需要有精神激励(酬劳);只有薪、酬都到位,员工才能干劲十足。 营销:经营和销售
原文: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译文: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心灵感悟:与人沟通把握时机很重要,恰到好处的表达胜过滔滔不绝式的千言万语。 原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译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心灵
原文: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译文: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心灵感悟:管理本是需要经由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效果的,这是客观规律;然而为数不少的企业上管理体系或管理工具时,总是期望能立竿见影,这样的企业非但不能很好地发展,甚至可能走向衰败。 原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心灵感悟:磨刀不误砍柴功;把计划和其
原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 译文:没能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鬼呢? 心灵感悟:放眼未来固然很重要,但着眼于当下更重要。我们只有做好了当下的事情,才能更有机会和能力憧憬和设计更加美好的未来。 原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译文: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心灵感悟:过犹不及乃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并不是消极的观念,也不是“和稀泥”,而是说凡事需要把握一个度,“和谐”的状
原文: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 译文: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 心灵感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企业既需要有大胆的开拓精神,也许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在全面思虑后大胆开拓,在选定目标后稳大稳扎,这样的企业更容易出类拔萃。 原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译文: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心灵感悟:先把某一事情做好,才能拥有对该事
原文:三思而后行。《论语•公治长》 译文: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 心灵感悟:行动前认真思考;一旦决定下来,就全力以赴地去执行而不轻言放弃,这样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心灵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又不能仅仅凭兴趣办事;选择大于热爱,执着并专注于某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心灵感悟:当今社会,一个失去诚信的人,在人际交往和职场中必将举步维艰,也必将失去一切。 原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心灵感悟: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
原文: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心灵感悟:反求诸己、涤心修身,是成就自我的最佳方法。 原文: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译文: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心灵感悟:人若能做到错误不二过,那将是人生路上最伟大的成长。 原文: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译文: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心灵感悟:用成绩说话并能采
故事原文:(出自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问:“座边有谁在此?”只见白雄尊者闪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八戒去追赶,见经本落下,